第三百零六章 干金之始(求月票!)-《干宋》
第(1/3)頁
…
歷史上的靖康之恥,誰是第一劊子手?
可能有人會答是完顏吳乞買,畢竟,他是金國的皇帝,金人的領袖,靖康之恥的最高負責人;
可能有人會答是完顏宗翰,畢竟,是他親手滅掉的北宋王朝,靖康之恥的很多決策都是他做的;
還可能有人會答是趙佶、趙桓父子自找的,要不是他們屢出昏招,以金國當時的國力,根本就不可能干翻趙宋王朝,就算是干翻了趙宋王朝,也不能讓金人一鍋端,進而導致的靖康之恥。
總之,這件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要是讓李存來說,李存肯定會將“靖康之恥第一劊子手”這個頭銜給完顏宗望戴上。
是。
靖康之恥發生時,完顏宗望曾想過還政給趙氏。
可完顏宗望如此主張,卻是有目的和前提的。
首先,完顏宗望答應幫忙保留趙氏的前提是,他除了要趙福金以外,還要趙桓再送三個帝姬、七個王妃與嬪御給他。
趙桓全盤答應了之后,完顏宗望還逼著趙桓親手畫押為信,生怕趙桓反悔。
其次是,完顏宗望之所以想要幫趙氏保留宗廟,根本不是他良心發現,他是不愿意看到完顏宗翰的權柄在他之上,才因為完顏宗翰主張廢掉宋帝另立異姓為帝,而主張:“明詔雖允廢立,密詔自許便宜行事。況已表請立藩,豈容中變?”
廢掉趙宋王朝這種事,不可能由前線將帥決定。
所以,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在打破東京汴梁城之后,就向完顏吳乞買請示,怎么處理趙宋王朝。
那時,金人的形勢并沒有那么好,因為趙構聚集了幾十萬大軍在京畿地區的周圍。
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因此跟完顏吳乞買請求的是勒索趙宋王朝一番,然后逼趙宋王朝向金國稱藩納表。
完顏吳乞買并不知道前線到底是什么情況,于是,完顏吳乞買派他的長子完顏宗磐來到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的大營之中送來一明一暗兩道圣旨,明的圣旨上允許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廢掉宋帝另立異姓為帝,暗詔則是讓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自己根據形勢來定是不是廢掉趙宋王朝,算是給了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一個根據形勢操控的空間。
完顏宗翰見趙構空有數十萬大軍,卻連京畿地區都不敢來,又派悍將完顏婁室以三千人馬擊潰了范致虛的二十萬最能打西軍,才改主意要廢掉趙宋王朝另立張邦昌。
完顏宗望又說:“太祖止我伐宋,言猶在耳。皇帝仰體此意,故令我等自便。”
完顏宗翰沉默了一會兒,說:“皇子何私于宋,不顧大害?宋兵尚多,民心未去,如今放手,后患無窮。更立異姓,國勢易動,徐圖混一,豈非善計?”
完顏宗磐插話說:“都元帥斜也意同廢宋帝另立它姓。”
完顏宗望見所有人都向著完顏宗翰,沒有人替他說話,怒氣沖沖地說:“南伐我實首謀,我當為政。廢主親屬,不能如契丹虐待。”
誠如完顏宗望自己所說的那樣,南伐他是首謀,也是他在靖康元年帶兵打到東京汴梁城下成功勒索到了趙宋王朝的大量金錢和女人,才激發了完顏宗翰等金人的野心,這才導致靖康二年更多的金人跑來兵圍東京汴梁城,造成了靖康之恥。
至于完顏宗望想要保全趙氏,那只不過是他本人撈夠了,和不想讓實力和功勞已經比他強大的完顏宗翰占據主動罷了。
更何況,最后完顏宗望不還是向完顏宗翰妥協,兩人共同造成了靖康之恥。
李存記得,歷史上,完顏宗望從東京汴梁城撤軍回到燕京后不久就死了。
所以,李存一直都在擔心,自己不能懲治這個靖康之恥第一劊子手,太便宜他了,想著將來有一天,自己打到金國去了以后,剜墳掘墓,也要對完顏宗望進行鞭尸煉油。
不想,老天開眼,竟然叫岳飛捉了完顏宗望,送到自己面前。
李存特意派御醫去看過了,完顏宗望雖然病得不輕,但肯定是活著的,而且沒那么容易死。
李存得知此事了之后,趕緊令御醫給完顏宗望治病,一定要讓完顏宗望健健康康的,最好強壯如牛。
——李存很擔心完顏宗望病怏怏的身體撐不住自己對他的折磨。
然而——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存派御醫給完顏宗望治病的舉動引起了不少大臣的誤會。
還是這些大臣真覺得,李存正好可以趁此機會,跟金國化干戈為玉帛。
他們竟然勸李存,以德報怨,放了捉到的完顏宗翰、完顏阇母以及其他金國的皇室和宗室。
而且,這些大臣還給出來了看起來很充分的理由。
他們認為,大乾王朝目前最迫在眉睫的就是消滅趙宋王朝的余孽收復川陜地區,而完成這一戰略目標的最大障礙就是金國,如果能通過釋放完顏宗望、完顏阇母以及金國的皇室和宗室,跟金國結盟,哪怕只是換得金國暫時休兵,不再叩關,大乾王朝就可以全力以赴的去干掉趙宋王朝的余孽,收復川陜地區,完成真正的大一統。
這些人還說,與真正的大一統相比,跟其實也沒有不可調和矛盾的金國議和,根本就不值一提。
甚至還有人勸李存,只要金國愿意跟大乾王朝議和,大乾王朝甚至可以給金國點歲幣。
李存估計,也就是自己的一眾女兒太小了,否則這幫王扒蛋沒準會讓自己嫁女兒跟金國議和。
李存當場就火了,咋地,老子打贏了,還他媽得賠款嫁女兒,哪有這樣狗屁的道理?
要不是李存不愿意殺言事者,堵塞自己的視聽,肯定會砍了這幾個王扒蛋。
有人見李存完全接受不了這種極端的“求和派”,委婉的表示,可以先用議和穩住金人,然后趁這個機會快速消滅趙宋王朝的余孽,收復川陜地區,迅速完成大一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