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古廟關聯(lián)-《九鼎輪回錄》
第(1/3)頁
黑暗中那聲呼吸散去后,空氣凝得像凍住的血。
我沒動,匕首橫在身前,牙齦咬著袁大頭,銅銹的腥味在嘴里漫開。
那不是幻覺,有人知道我的暗號,還能復刻節(jié)奏。
我緩緩松開牙,讓銅錢滑進掌心。
指腹沿著邊緣輕輕推過,三枚袁大頭都系在紅繩上,原封未動。
右耳的血已凝在頸側(cè),黏膩發(fā)涼。
左眼還能視物,右眼依舊黑著,視野邊緣有細碎光斑游走,像燒壞的燈絲在跳。
金手指的余震仍在顱內(nèi)翻涌,可時間已不容再拖。
我用匕首尖在巖壁劃下三道痕——733。
指節(jié)用力,石屑崩飛,痛感從指尖傳來,確認我還清醒。
從內(nèi)袋取出那本黑書,它還在微微震,像有心跳。
青光已滅,我靠記憶摸到書脊刻痕,指尖順著“733”滑動。
突然,書頁自己翻了一下,發(fā)出極輕的“沙”聲,像干皮剝落。
我屏住呼吸,把書擱在祭臺邊沿,用紅布纏緊手掌。
指尖觸到封面時微微一頓,隨即掀開。
那層膜狀物已碎,露出漆黑封皮。
“觀者非我”四字浮現(xiàn),血從鼻腔滴落,砸在書頁上,轉(zhuǎn)瞬被吞噬殆盡。
書頁邊緣開始泛黃,像碳化,速度不快,但確實在消失。
我扯下夾克內(nèi)襯另一塊紅布,壓住關鍵頁角,再用一枚袁大頭鎮(zhèn)住。
書頁穩(wěn)了些,翻至內(nèi)頁,青光雖已消散。
瞳孔已適應黑暗,勉強能辨字跡。
紙上畫著一幅圖,標題是“九宮鎖廟圖”。
七座廟宇以星點標注,其中一點與撫仙湖洞穴方位完全重合。
我凝視著那個點,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來。
圖旁有注:“廟為殼,坑為眼,棺藏鑰,圖在回聲處。”
我閉上眼睛,回憶古廟深坑結(jié)構(gòu)。
那天玉牌發(fā)燙,引我進村,墜入深坑時,底部傳來雙重回音,聲音撞上某處又折返。
當時以為是巖層空腔,現(xiàn)在明白,那是人為設計。
守隱人用聲學設局,回聲處才是真正的藏物點。
我睜開眼,用匕首尖在巖壁畫出古廟剖面。
正殿、后墻、山體夾層。
若聲波從深坑底部發(fā)出,經(jīng)正殿石柱反射,焦點應在后墻與山體間的夾層。
那里沒人去過,連守隱人巡邏隊都繞著走。
“回聲處”不是比喻,是物理位置。
正推演時,金手指突然抽搐,畫面閃現(xiàn)。
血霧中,嬰兒在鼎里哭,鐵鉗夾著手腕,按回沸騰的青銅液。
那畫面與“回聲處”三字重疊,像有人把記憶剪碎塞進線索。
我咬住舌尖,疼痛讓我瞬間清醒。
書頁又碳化了一小片,字跡模糊。
不能再拖,我合上書,塞回內(nèi)袋,紅繩纏緊。
剛收好,指尖觸到書脊另一道刻痕,不是733,是一串符號,像是倒寫的彝文。
我當場愣住,這符號在紙條上出現(xiàn)過,林小滿破譯時,說它代表“退路”。
我盯著那符號,心頭猛地一震。
原來棺藏指的并非那本書,而是這個——通往退路的標記。
我想伸手去摸,暗道猛然震顫。
腳底傳來齒輪轉(zhuǎn)動的悶響,墻壁縫隙“咔”地裂開。
三道黑線延伸,利刃輪廓在石縫中浮現(xiàn)。
我猛地后撤,匕首橫掃,劃過空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