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北燕使臣跪在皇帝面前,“當年您的父親舉全國之力攻打北燕,北燕幾乎滅國,直到今時,也沒有緩過勁來。” “過去的幾年,邊境騷擾不斷,哪里是我們愿意的,是您的母親授意,讓我們時不時南下,拖住邊軍的步伐,不讓他們回朝。” “她允許我們掠奪邊境的糧食,牛羊,許諾絕對不會派兵攻打。” 皇帝大怒,“放肆,你竟然污蔑當朝太后。” 使臣喊著冤枉,并呈遞了證據。 誰料皇帝根本不看,抓起后伸手一扔。 “太后已經薨逝,你們為自保,便往她身上潑臟水,朕豈能饒你。” 她喊禁軍,“把這個滿口謊言之輩推出去,即刻斬首,將頭顱送回北燕,讓他們重新派人來與朕談。” 內閣幾位站在前位的大臣撿起被皇帝扔掉的證據,相互交換了眼神。 “陛下息怒,臣覺得,此事不一定是北燕推卸責任。” 最激動的就是蕭辭豫。 宋太后對北燕那一套懷柔政策,讓他幾天幾夜難以合眼。 都是先帝的心血呀。 熙朝最驍勇善戰的葉家賠上了整族的命打下的城池,被宋太后輕輕松松的還回去了。 簡直是蒼天無眼。 “宋太后一直親近北燕,這一點,臣相信陛下也沒有異議。” 蕭辭豫身為內閣首輔,甚少有如此激動的時候。 “打北燕就該乘勝追擊,太后不僅沒有,還以各種理由撤兵,后面歸還城池,說是為了邊境安寧,可邊境安寧了嗎?” “北燕嘴里的騷擾,實際上是熙朝邊境多少人家的家破人亡。” 蕭辭豫憤慨,“就為了把禁軍首領調走,方便宋家攬權,不惜與敵國勾結,殘害子民,簡直窮兇惡極。” 他突然挪動腳步,從別的大臣手中把那些呈列著證據的紙一張張奪過來,認認真真的又看了一遍。 “陛下,這些罪證并非造假,陛下若是不信,那便徹查吧。” 在場的人都知道蕭辭豫的不容易。 宋家把控朝堂時,他如履薄冰,謹小慎微。 他什么荒唐事情都經歷過了,以至于皇帝登基后頒布的那些詔令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蕭大人,你確定這些所謂罪證,沒有造假?”皇帝問。 “臣愿意用項上人頭擔保。” 張敬突然跪下,“陛下,臣也愿意用官職擔保,懇請陛下切勿感情用事,該查的還是得查。” “臣同請。” “臣同請。” …… 這可是通敵的事。 朝臣們一想到之前掌權的人竟然和北燕勾結,就一陣發寒。 還好沒有把整個熙朝搭進去,否則,大家都成亡國奴了。 蕭辭豫是真的恨。 張敬則是把皇帝揣摩的明明白白。 作為曾經皇帝的屬官,沒有人比他更明白皇帝有多討厭宋太后。 真有罪證能把宋太后的棺材給刨了,皇帝怎么會放過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