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寅末的鐘聲剛停,西院角門無聲滑開。沈微婉著月白窄袖常服,烏發(fā)以銀環(huán)束起,除卻耳畔一對墨晶墜子,再無多余佩飾。 侍婢青鸞提燈引路,燈罩是淡青琉璃,燭焰在內(nèi)里搖晃,像一尾受驚的魚。腳下青磚以暗榫拼接,踩上去微微下陷半分,再抬腳,磚面又復(fù)平整——沈微婉心中記下第一處機關(guān):足底傳音,可辨來客輕功深淺。 穿過回廊,風從檐角垂鈴間穿過,鈴片卻無半點聲響。青鸞低語:“鈴內(nèi)塞了軟蠟,防的是夜行人借風辨位。” 沈微婉抬眼,看見飛檐下懸著極細的銅絲,若有觸動,暗衛(wèi)瞬息可至。 西院名為“棲梧”,實則不植梧桐,反而遍植梅樹。老梅枝干如鐵,花苞尚青,卻已透暗香。 院墻以墨色火山石壘成,表面粗糲,指尖撫過,能摸到內(nèi)嵌的鋒利碎刃——若有人妄圖攀墻,必割得血肉模糊。 主屋五間,屋脊飛翹,瓦當皆作鷹首,鷹喙銜環(huán),環(huán)中嵌著夜明珠,白日無光,夜里卻會泛出幽藍,為影衛(wèi)指路。 屋內(nèi)陳設(shè)極簡:一張紫檀榻,一架烏木書案,案上置黑漆描金匣。青鸞輕聲告退,門扉闔上,沈微婉方掀開匣蓋,里頭只有兩物: 一枚鴿卵大的銅制機括,表面刻著“井”字紋; 一張薄如蟬翼的絹圖,繪著王府地下暗渠走向,墨線縱橫,卻在西北角留下一片空白。 匣底壓著一行小字: “欲知缺口,先破井鑰。” 字跡以血寫成,已呈暗褐。 入住第三日,京都陰雨。 沈微婉早起梳妝,窗外雨絲斜織,卻聽不見滴水聲。她伸手推窗,才發(fā)現(xiàn)檐下暗藏銅槽,雨水順槽流入地龍,與地面同溫,既防凍滑,也防刺客借水聲潛蹤。 更奇的是,蕭玦并未如常去校場。 酉時三刻,玄七現(xiàn)身窗外,黑衣滴水未沾:“主上舊傷復(fù)發(fā),今日歇于寢殿,不見外客。” 沈微婉抬眸:“舊傷?” 玄七聲音壓得極低:“北疆雪谷一役,主上為救先帝,以身為盾,寒氣入髓。每逢陰雨天,經(jīng)脈如冰刺。” 說罷,他遞上一物——是一枚以羊脂玉雕成的鑰匙,溫潤中透出微紅,似浸過血。 “主上吩咐:王妃若敢,可自去寢殿探一探。” 亥初,雨勢更急。 沈微婉披墨羽短氅,足蹬軟底鹿靴,沿廊下暗影而行。 寢殿名“聽雪”,門外無燈,只兩尊青銅狻猊,獸口銜環(huán),環(huán)內(nèi)香燼尚溫。 門扉虛掩,一縷藥香透出,苦中帶甘,是川芎與雪參的氣味。 她推門,未見人,先聞聲—— 低沉的喘息,像受傷的狼。 寢殿內(nèi)室以黑檀作壁,壁上嵌著十二面銅鏡,鏡中燭影重重,映得榻前人影破碎。 蕭玦半坐半臥,里衣褪至腰際,露出左肩一道猙獰舊疤,自鎖骨蜿蜒至背,顏色暗紫,周遭肌膚卻結(jié)著細小冰晶。 榻旁置一只銅盆,盆中水已凝成薄冰,冰上漂著幾枚銀針,針尾發(fā)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