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亥末,京都罕見地起了寒潮。 棲梧西院窗欞半掩,雨腳如麻,打在蕉葉上“噼啪”作響。 沈微婉卸下釵環(huán),僅著月白中衣,披一件墨狐短氅。 燈火被她刻意捻至豆大,光暈只夠照見案頭攤開的一卷《本草拾遺》。 忽地,一聲極低的悶哼,穿墻而來,像利刃劃破絲帛。 她指尖一頓,墨跡在“雪參”二字旁暈開。 那聲音來自東廂——蕭玦寢殿,聽雪居。 沈微婉沒有起身。 她取出懷表,銅蓋輕啟,表針指向子初。 她將懷表側(cè)放,表蓋內(nèi)側(cè)嵌著一小片銅鏡,鏡面斜對窗欞,借微光折射,恰好能窺見東廂檐角—— 那里,玄七的身影一閃而逝,手中似捧著一只銅盂,盂口白霧繚繞。 銅盂盛的,應(yīng)是滾水。 滾水止痛,或化冰。 她合起懷表,在書頁空白處寫下: 【子初,寒雨,痛作。盂蒸,未用針。】 翌日卯初,雨歇,霧生。 西院后圃,草木凝珠。 沈微婉提青竹小籃,剪取赤箭、杜衡、雪里青三味。 剪口斜削,汁液沾指,她輕嗅,以舌尖點嘗,記下辛甘厚薄。 回廊轉(zhuǎn)角,遇見花匠老葛。 她佯作閑聊:“赤箭喜陰,為何栽在向陽處?” 老葛搓手:“王爺舊年北疆帶回的種子,說雪谷極寒,需借日頭暖根。” 一句“雪谷極寒”,她心中再添一筆。 午時,膳房送膳。 沈微婉立在屏風后,看廚娘布菜: 清蒸鰣魚,魚腹塞了川芎片; 赤豆羹里漂著幾片雪參; 最尋常的一碗姜湯,卻用黃糖而非黑糖。 她眉尾輕挑——川芎活血,雪參固本,黃糖溫中,皆對寒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