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民國二十七年秋,上海的梧桐葉被戰火熏得泛黃,飄背著母親連夜縫制的藍布包袱,擠在擁擠的火車車廂里,耳邊滿是逃難人群的嘆息與孩子的啼哭。她的父親是滬江大學的教授,三個月前隨校西遷,臨走前給她寄來一封字跡潦草的信,只說 “聯大乃讀書人之薪火,速來昆明匯合”。 火車在崇山峻嶺間顛簸,每到一個站點,都有穿著破舊軍裝的士兵上車查驗。飄把父親的信藏在貼身的衣袋里,指尖反復摩挲著信紙邊緣,心里既忐忑又期待。她聽說西南聯大是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并而成,匯聚了全國最頂尖的學者,可也聽聞滇緬公路崎嶇難行,日軍的飛機時常在頭頂盤旋。 行至貴陽時,火車突然停了下來。車廂里的人紛紛探出頭,只見前方鐵軌被炸毀了一段,碎石散落一地。列車員拿著擴音喇叭大喊:“各位旅客,前方路段遇襲,需換乘汽車前往昆明!” 飄跟著人群下車,站在塵土飛揚的路邊,望著遠處連綿的群山,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換乘的汽車是破舊的卡車,車廂里堆滿了行李和書籍,飄只能擠在角落,雙手緊緊抓住欄桿。汽車沿著盤山公路行駛,路面坑坑洼洼,每一次顛簸都讓她渾身酸痛。途中,她認識了同去聯大的男生陳默,他戴著一副圓框眼鏡,懷里抱著一摞線裝書,說起聯大的教授時,眼睛里滿是崇拜?!奥犝f朱自清先生會在課堂上朗誦詩歌,聞一多先生還會帶著學生去野外考察呢!” 陳默的話,讓飄對西南聯大的向往又多了幾分。 歷經十幾天的奔波,飄終于抵達昆明。站在聯大校門口,她望著那簡陋的校門,門框上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幾個大字雖有些斑駁,卻透著一股堅韌的力量。校園里沒有像樣的教學樓,大多是鐵皮屋頂的平房,風吹過的時候,屋頂會發出 “嘩啦啦” 的聲響??删褪窃谶@樣的環境里,隨處可見捧著書本的學生,有的坐在樹下,有的靠在墻角,即使是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專注地學習。 飄的宿舍是一間簡陋的土坯房,里面擺放著四張上下鋪的床,墻壁上布滿了裂縫。同宿舍的有三個女生,分別是來自北大的林薇、清華的蘇曉和南開的趙敏。林薇性格開朗,擅長交際;蘇曉文靜內斂,喜歡鉆研數學;趙敏則活潑好動,對生物學充滿興趣。她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性格,但都有著共同的目標 —— 在烽火中堅持學習,為國家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安頓好行李后,飄迫不及待地想去校園里逛逛。她沿著校園的小路行走,看到了一間間簡陋的教室,教室里的桌椅破舊不堪,黑板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文字。在操場的一角,她看到一群學生正在舉行辯論會,主題是 “抗戰時期的教育發展”,大家各抒己見,爭論得面紅耳赤,卻絲毫沒有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傍晚時分,飄來到校園里的圖書館。圖書館很小,里面的書籍卻很豐富,既有經典的文學著作,也有前沿的科學期刊。她在書架前徘徊,隨手拿起一本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就在這時,她聽到身后傳來一個溫和的聲音:“同學,你也喜歡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嗎?” 飄轉過身,看到一位穿著長衫的先生,面容儒雅,眼神溫和。她連忙點頭:“是的,先生,我很喜歡他的文章。” 先生笑了笑:“我是聯大的國文教授沈從文,以后有什么問題,隨時可以來問我。” 飄沒想到自己剛到聯大,就遇到了著名的作家,心里既激動又緊張,連忙向沈先生道謝。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飄開始了在西南聯大的學習生活。每天清晨,天還沒亮,她就會和同學們一起去操場跑步,然后去食堂吃簡單的早餐 —— 一碗稀粥和一個饅頭。上午的課程大多是專業課,老師們雖然教學條件艱苦,卻依然認真負責,每一堂課都講得生動有趣。下午的時候,她會去圖書館看書,或者參加各種學術講座。晚上,宿舍里沒有電燈,大家就點著煤油燈學習,直到深夜。 雖然學習生活很艱苦,但飄卻覺得很充實。她在這里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學到了豐富的知識,也感受到了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她知道,在這樣的烽火歲月里,能夠有機會繼續學習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所以她格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提升自己,希望將來能夠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日子一天天過去,飄漸漸適應了西南聯大的生活。她不僅在學業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這天,學校舉辦了一場文物展覽,展品大多是從各地征集來的古代文物,有青銅器、瓷器、書畫等。飄對歷史文物很感興趣,一早就來到了展覽現場。 展覽廳里人頭攢動,大家都在興致勃勃地觀賞著展品。飄沿著展臺慢慢行走,仔細地欣賞著每一件文物。當她走到一個角落的展臺前時,被一卷古老的竹簡吸引住了。這卷竹簡看起來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表面有些磨損,上面刻著一些奇怪的文字,她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文字。展臺旁邊的說明牌上寫著:“此竹簡為戰國時期文物,出土于滇西地區,上面的文字尚未破譯。” 飄站在竹簡前,久久不愿離開。她覺得這卷竹簡背后一定隱藏著什么秘密,心里涌起一股強烈的好奇心,想要解開這些文字的奧秘。就在這時,她看到陳默也來到了展臺前,于是連忙拉著他一起研究。陳默對古文字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仔細觀察著竹簡上的文字,皺著眉頭說:“這些文字看起來像是某種象形文字,但又和我們已知的甲骨文、金文有所不同,想要破譯恐怕很難。” 接下來的幾天,飄一直惦記著那卷古竹簡。她去圖書館查閱了很多關于古文字的資料,卻沒有找到任何與竹簡上文字相關的記載。她還向沈從文先生和其他幾位歷史系的教授請教,可老師們也都說從未見過這樣的文字,無法給出確切的解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