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高教授頓了一下說道:“據說高伯逸在長子和皇后去世后就一夜白頭,然后與當時還未入宮的鄭氏密談了三天后,接鄭氏入宮,封為貴妃,也就是你們心心念念的鄭娘娘。 隨后,史書便沒了記載,李延壽沒有說高伯逸去了哪里,就好像他人間蒸發了一樣。 根據對鄭氏墓的考古發現,無數次表示要和高伯逸死同穴的鄭氏,是一人下葬的。 相信她寫的那些書,你們多半也都看過了?!? “那么,高伯逸是去了哪里呢?” 坐在教室后排的那位老先生笑著問道,終于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 “我不是考古專業的,我也不知道事情到底怎么樣。只是,高伯逸的突然失蹤,他交代的傳位給已故太子的長子高世民,就變得很不穩當了。 而在關中長安坐鎮的次子高承廣,直接聯合娘家獨孤氏叛亂。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帶兵欲回洛陽,揚言要調查皇帝失蹤,太子和皇后病死的秘密。叛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攻陷了河東與平陽,跟神策軍主將楊素對峙與晉陽!” 高教授略有些惋惜的說道:“如果高伯逸當時還在,一切都不是問題,沒有一個人敢違背他的意思。連想都不敢想。 可惜誰讓他那時候不在了呢。” “他或許只是累了,然后找個地方打了個盹呢?” 那位滿頭銀發的老先生帶著淡然的笑容嘲笑道。 “或許吧?!? 高教授輕嘆一聲,作為高氏的后人,他對此也是難以釋懷。 “鄭娘娘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大肆提拔寒門子弟,選拔軍中勇者為將校,大肆許諾封賞。 并派出宰輔高熲,親自入敵營去做高承廣的工作。 在這個節骨眼,掌管國家情報的王爺高承景,也就是我的先祖,站在了養母鄭氏這邊。 叛軍接連的戰場失利,攻克晉陽受挫。再加上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所以頗有戰略眼光,善于征戰的高承廣心灰意冷,他帶領的叛軍,后面也遭遇到慘敗。 失敗后的高承廣,因為高伯逸定下手足不相殘的規矩,得以活命,出家為僧,最終在洛陽白馬寺圓寂。楚國的危機,迎刃而解。所以有人點評鄭娘娘,說她有北魏馮太后之才干,而無馮太后之銀亂。 至于有人懷疑她是后世女寫手,穿越過去的。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完全沒有什么依據。鄭氏跟隨高伯逸多年,無論怎樣,都已經學到了不少政治才干。” 高教授頗為自豪的說道。 “才干不是學來的,是鍛煉出來的。在你們看不見的地方,她有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和執著。” 坐在后排的那位老先生,感慨的說道。 他似乎覺得高教授講得特別無聊,起身就走,步履雖然穩健,但背影看起來卻無比的落寞與孤獨。 “高世民登基之后,在鄭娘娘的輔佐下,國家穩步擴張,打敗了高句麗以后,繼續向西掃蕩蒙古高原……” 高教授還在講,心里卻想著剛才的那位老人,總給他一種說不出的怪異之感。 …… 多媒體教室外,走出來的那位銀發老人,從懷里掏出一個佛珠,看了又看,隨手丟在地上,如同亂扔垃圾。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世上沒了高伯逸,一樣可以很好不是么。陸法和,是你輸了呢。” 他微微一笑,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身影逐漸消散,風一吹,化為塵埃,隨風而去。 (全書完)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