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氣轉暖,鄭曉寶再包了一輛中巴車,來到了紅星村。 一圈紅色的磚墻,幾排紅磚房子,鐵皮大門口,還站著兩名保安人員。 “嗬,我們這都是大干部的待遇了!”閻埠貴顯得很興奮。 依次進入到院內, 大家查看著一棟棟坐北朝南的屋子,再看看屋前:連休閑用的小塊菜地都有。 院里的面積很大,還有散步的場地;屋子的功能很全,另有活動室、閱覽室等房屋。 一應俱全,大家都很滿意。 “鄭總啊,我應該感謝你才對!”紅星村村長朱玉可——也就是秦京茹的丈夫朱二狗,走進來說。 他的身邊, 就是先前的那位進城晃了兩年的秦京茹。 相互客氣幾句, 朱玉可握著鄭曉寶的手:“你還幫我們村里解決了五保戶的問題, 真是感謝,感謝。” “相互關照、關愛,這是應該的。”鄭曉寶客氣地說。 許大茂見到秦京茹,眼神顯得很不澹定。但這并沒有什么意義,秦淮茹就站在自己的身邊。 另外,秦京茹為了避嫌,肯定也不會再承認兩人原來搞過對象的。 秦淮茹見到堂妹,彼此問了好。兩人現在既不會有過分的親情熱度,也不會再有什么爭斗了。 秦淮茹的丈夫許大茂,目前做著房屋買賣的掮客,外快隨時會來; 秦京茹安心輔助丈夫朱玉可的事業,也過得很舒心。 大家說笑了一會兒,食堂的人員招呼著說:“開飯了,快來吃飯吧。” 環境很好,不知道飯食怎么樣。劉海中、閻埠貴等人,急匆匆地趕去了食堂。 明亮、寬敞的屋子內,一排排整齊的餐桌上,擺著亮晶晶的鋼制自助餐盤。 大家坐好在餐位上, 看著廚師推著餐車,親自走到身邊來。 白菜豆腐。紅燒肉燉海帶、素炒小白菜,另有一碗紫菜湯。主食,依據個人喜好,或者是饅頭,或者是米飯。 一邊吃喝,閻埠貴一邊稱贊:“沒花一分錢,吃得還真順口兒。” 大家紛紛附和,對這樣的飯菜質量表示很滿意。 吃過飯,鄭曉寶再帶著大家向院外走去。 “這是‘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啊!”劉海中開心地說。 “帶你們去看看養豬場!”許大茂豪氣地說。 兩邊肯定不能直接挨著,這邊是養老院,中間隔著一塊菜地。下風口的位置,就是一片開闊的養豬場了。 “這是跟村里合辦的。”鄭曉寶邊走邊介紹著說。 “以后吃肉可不發愁嘍!”閻埠貴說完,覺得鼻子泛酸,不禁抬手抹了抹眼角。 三大媽在一旁,掏出手絹后自己先擦了擦, 再遞給老伴兒:“可是比跟著解成他們一塊兒好!” “哈哈哈!”許大茂笑得很豪放自在,“那幾個混賬小子,還不如豬呢。” 不管怎么樣, 無論是在大院里沒房的,還是房的,只要是夠了年齡的老人,就自主地住進了這個養老院。 為了避免老人們寂寞,鄭曉寶再出資購買了幾臺電視。 這下,養老院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了。或者下象棋、下圍棋;或者打乒乓球,再就是看書看報看電視。 總之,這些老人在這里,既有專門的廚師,以及服務人員看護著,又能做申請后,到外面熘達熘達或是被子女接回城里住幾天——只要雙方樂意的話。 鄭曉寶站在河岸邊,看著反射著陽光的水花跳躍著流逝,再打量了一下四周。 這里,未來將會毗鄰五環路,不會再有這樣清閑的場所。但不管怎么說,這些經歷頗多的老人,將會安心在這里養老。 許大茂站在他的身邊,心里開始打起了小鼓:我安排好了啊!怎么這小子沒有被緊缺的資金打趴下啊! 這話不能直接問,他只得換個方式:“曉寶,最近公司那邊經營得怎么樣,還順利嗎?” “托您的福。”鄭曉寶微笑著說,“是緊張了一段時間。但都還好,我賣了幾件老物件兒,把難關頂過去了。” “那么容易掙錢啊!”許大茂眼睛瞪得老大。 “你別摻乎。”鄭曉寶勸告著說,“做這個壓資金,又不好保管。” 許大茂也知道,這事兒對他而言勢比登天。但見到別人,尤其是年齡比自己小很多、又有舊仇的鄭曉寶這么容易地掙錢,他肯定心里癢癢,心里不服氣。 “哎,”嘆口氣,他無奈地說,“總覺得錢緊。” “錢緊?你隨便問一個人,看誰不都有這個想法?”鄭曉寶勸說著,“安心過好日子就得了。適合自己的,就是好事。總不能去偷去搶!” “這倒是。”許大茂瞇著眼睛,看著河水發呆。稍后,他就順著鄭曉寶的話往下多想了:就是啊。做掮客雖然掙得不少,但總是慢啊。 許大茂也算是在社會上混的人,對于社會上流行的各種玩意都熟悉。 近幾年,無論是提前掙到大錢的人,還是沒錢跟著起哄的人,都開始了較大金額的賭博活動。 開始是一塊幾塊,后來就是十幾幾十塊,再就是成百上千。 許大茂也參與過,但不敢玩的太大。可看著別人玩,對于他來說真是驚心動魄,真是酣暢淋漓。 一沓子錢,一會兒跑到這個人手里,一會兒跑到那個人懷里。 比干什么來錢不快! 心里打定了要參與一把的主意,他渾身都覺得舒泰了。 養老院這邊安頓好了,鄭曉寶再跟大院里留下的住戶,商量換房的事。 無論是搬到前院集中居住,還是換到中院居住,爭論到最后無非就是錢的事,因為房子的質量和朝向,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 鄭曉寶先是甘愿吃點虧,但還是不能解決核心問題:都要提高居住面積。 狠狠心,他把這七八戶居民的代表,聚集在了自己的家里。 不用多說,他直接發了話:“現在的面積,我給你們每人加五平米,另外再補一千塊錢。” “也沒這么大空地兒啊。”代表們說。 “我買下來隔壁的院子,已經計算過了,足夠。”鄭曉寶漠然地說,“條件就是這條件。行,咱們就痛快做換房的手續;不行,這事兒我永遠不提了。” 第314章: 話說到這份上,誰也不跟錢有仇,誰也不跟白來的利益較勁。 大家再到附近的院子查看一番后,也沒什么意見可提的:院子里,從地面到房屋,已經被鄭曉寶提前修葺一新了。 這件事就這樣定了下來,大家開始走手續。 忙乎到八二年的秋天,榆樹胡同四十號院子,落在了鄭曉寶的名下。 冉秋水站在除了自家人再無旁人的院落里,感到身心極為放松。 仰頭看著京城湛藍的長空,激動的淚水從她眼角滑落。 抬手幫她拭去了眼淚,鄭曉寶安慰著說:“秋水,日子會更好的。” 點點頭,冉秋水用帶著淚光的眼睛看向他:“曉寶,這不會是一場夢吧?” “喏。”鄭曉寶笑著把胳膊伸在她的面前,“你舍不得咬自己,就狠狠地咬我一口。” 笑著抱住他的胳膊,冉秋水再擔心地問:“真要拆遷怎么辦?這么好的大院就不會再有了。” “先不說這大院不會拆遷,就是真的拆遷了,我們也一樣過幸福的生活。”鄭曉寶說得很有自信。 不再顧忌拆遷的事,鄭曉寶開始對這所大院進行細節裝修。 房屋修葺是一方面,另外關鍵的是:要在大院里做上化糞池。這樣,就可以既在院里做公廁、屋內做衛生間,也就不必無冬歷夏地跑去院外的公廁了。 幾個月的裝修下來,這所大院煥然一新。 格局與原來一樣,色調與原來一樣。不同的是,地面上的建筑,重新被粉刷了。 灰色的屋嵴、紅色的隔窗;院子中央是假山和魚池;墻角是楓樹、竹子。 地面以下,也被他開出來一個數米深的空間。 這里面,他暫時做了簡單處理,等以后科技水平提升了,再安上恒溫恒濕的設備。 做什么用?肯定不用住到下面去。那里面,將會作為珍品展示區。 前院,做了“盛文”文化公司的辦公地點; 中院,做了收藏品展示區; 后院,是他和一家人,包括冉澤平夫婦居住的場所。 三位大爺先后離開了這所大院,包括何雨柱、許大茂等人。這所大院,從大雜院的狀態,轉為了私密的空間。 八四年的春節,這所大院里,迎來了久違的老住戶、現在的貴客。 何雨柱和婁曉娥,帶著兩人的兩個兒子,來到鄭曉寶的院子里做客。 彼此見面,少不得感慨唏噓一場。 聽了鄭曉寶的敘述,何雨柱為這些年大院里發生的這些雜事,既是驚愕,又覺得欣慰。 驚愕的是,他覺得看起來都很平常普通的這些人,會有這樣的復雜的事情做出來; 欣慰的是,他為劉海中、閻埠貴等人有了養老的地方,覺得很放心。 對于這個大院的人,婁曉娥肯定沒什么好感。甚至,她對于許大茂、劉海中之流,只有憤慨。 “總是那個時代遠去的事兒,別再多想就是了。”何雨柱寬慰著說。 想了想,他再對鄭曉寶笑著說:“這事兒要是放在十幾年前,打死我也不敢相信。最終,你鄭曉寶能做成這么大的事兒。” “心想事成。”鄭曉寶不在意地說。 沉默了一會兒,四十幾歲的何雨柱有點激動了:“曉寶,哥哥記著你呢。你說,我該怎么感謝你才好?” 何雨柱現在香江,已經有了一間三層樓的大酒樓、兩間各有幾十張座位的中餐館。不用說生意怎么樣,就是這些他和婁曉娥早年間提前買下來產權的房子,目前的價值就已經是飛速飆升。 擺擺手,鄭曉寶說著“別感謝我,我還欠你們東西呢”,就走了出去。 何雨柱覺得很茫然,但婁曉娥已經控制不住地低泣起來。 不多時,鄭曉寶拎著她十幾年前托付給自己看管的那個提包,重新走了回來。 把提包放在茶幾上,鄭曉寶微笑著坐了下來:“婁姐,你自己打開看看。十幾年了,我從沒拉開過這個提包的拉鏈。” 淚水奔涌而出,婁曉娥一邊用顫抖著手拉開拉鏈,一邊哽咽著說:“我的好兄弟,知道這里面是什么嗎?” 何雨柱拍拍她的肩膀,輕聲安慰著說:“曉娥,曉寶現在也很牛,別說這樣的話。” “說你是傻柱。”婁曉娥埋怨著說完后,從里面依次拿出來黃魚、翡翠、和田玉等物。 “不是說不信任曉寶的意思,這些東西,都是我家的傳家寶啊。”婁曉娥摩挲著這些物品,激動不已,“這是我的,是我們家的,也是咱們的命根子啊。” 許久,何雨柱好容易安撫住了婁曉娥,轉頭對鄭曉寶說:“曉寶,這樣吧。你的生意做得怎么樣我也不問了,香江那邊,你挑一個買賣,算是我的一份情意。” 鄭曉寶連忙擺手:“好家伙!你這也太大方了。柱哥,真的不用。要這么說的話,其實當初我也不是非要幫你,是事兒趕事兒,湊著巧的。” “無論怎么說,曉寶,你收下一份。”婁曉娥堅持著說。 鄭曉寶肯定不能接受,婁曉娥干脆地拿起一個翡翠鐲子,要去找冉秋水。 “別啊,婁姐。”鄭曉寶連忙阻止。 “這是我們姐們兒的事,你別管。”婁曉娥的話剛說完,冉秋水走了進來。 聽到這樣的事,她肯定不能接受:“曉娥姐,曉寶都解釋過了。” 不待她說完,婁曉娥就板著臉,把鐲子給她戴在了腕子上:“都是一家人,不分那么細。” “我戴著這個也不方便啊。”冉秋水為難地說。 “那就收起來,想看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就當是看到你婁姐了。”婁曉娥堅持著說。 “那好,”鄭曉寶見雙方爭執不過,就找個折中的辦法,“這大院里,只要你們愿意,隨時回來住。” “逗我呢吧?”何雨柱打趣著說,“不是說這片兒要拆遷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