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三路合圍-《過河卒》


    第(1/3)頁

    “李長庚出走了?”齊玄素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并沒有太過震驚,也談不上惱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算是比較好的結果,不會讓齊玄素過于為難。

    從一開始,齊玄素就在政策上做出了區分。

    在公布戰犯名單之前就主動投誠合作的,千金買馬骨,比如張氣寒。

    在公布戰犯名單之后仍舊能臨陣起義的,不咎既往,比如清微真人。

    頑抗到底兵敗被俘的,追究責任,比如秦權驍、程太淵和一干儒門大儒。被俘之人中,部分有功于社稷的,可以酌情特赦,如景真明。

    這是以道門的名義發布的政策,押上了道門的信譽而不是齊玄素個人的信譽,總不能把人騙過來起義投降,事后翻臉又要處置戰犯,道門的信譽還要不要了?沒有這樣的道理。

    試想如果沒有這樣的政策,鐵了心要趕盡殺絕,拒絕接受投降,拒絕講和,把對手逼得上下一心,不得不拼死一戰,這么一路打下去,又要死多少人?

    到那時候底層就不死人了?只會死得更多。

    內戰一起,無非是從兩個壞選擇中選一個相對不那么壞的,哪有十全十美?

    若有十全十美,這個內戰就打不起來。

    這是內戰,沒有血海深仇,不能拿外戰來類比。

    想要徹底清算戰犯,就不能怕死人。想要少死人,就清算不了所有戰犯。

    既想要少死人還想把對手徹底清算了,憑什么呢?

    憑道德?憑良心?憑大義?憑三寸不爛之舌?

    一面指責道門方面不清算戰犯,又一面悲天憫人心疼底層死了人,這不是左腦和右腦互搏嗎?

    至于大人物不死,死的都是底層人,這就不得不提一個殘酷的客觀事實——無論打不打這場內戰,就算天下太平,也是底層人先受苦。

    最難最苦的永遠都是底層人。

    這是一個客觀的規律,不因悲憫而改變,就算把佛祖、道祖再加上西洋的神全都綁在一起,也改變不了。

    當然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肆意批判,然后呢?

    日哭夜哭自然是哭不死國賊,日批夜判,道德高地頂到天上去,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算無上意志發大洪水,毀滅人間,待到新的人類出現,還是要分出階級,還是會底層人先受苦。

    如果一個底層人不再先受苦,那么意味著他已經脫離了底層。

    齊玄素最終還是選擇了少死人的方案,他能做的就是以放過部分戰犯為代價盡量少死一點人,沒有為了后世之名而去大開殺戒。

    當然可以批判齊玄素,批判他放過部分戰犯,妥協了,軟弱了,這都沒有問題,卻不能說他坐視底層人去死。他真要想一個武帝威名,大可放開手去殺,哪管尸骨如山。

    至于后來人效仿的問題,雖然道門宣稱是叛亂,但本質上是一次分裂。

    這種南北分裂是存在民意基礎的,只有少部分人的野心家,只能搞宮變或者小范圍的叛亂,搞不了這種大規模的分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