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 故博僅存十份-《國寶神鑒》
第(1/3)頁
或許老太爺都不愿意看到這把民族之魂化作鐵水,鬼使神差又陰差陽錯這把锏得以保留。
直到那一年,他重新出世。
這把锏現(xiàn)在就在榕城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先是量了尺寸稱了重,又對抗金锏做了最詳實的記錄,最后再驗證真?zhèn)巍?
金鐸看過的東西肯定不會錯,但例行程序必須走完。
最后,定級出來。
一級甲上!
國寶中的國寶!
唐宋元代表巴蜀文博在定級證書上慎重寫下自己的簽名并蓋私章,孫雨新代表神州文博總部簽字蓋章。
那證書葡一亮相,末林頓時倒吸一口冷氣,手里的茶杯都掉在了地上。
“這,這……”
“這什么這?少見多怪,別瞎嚷嚷。”
一下子末林就捂住自己的嘴,又在左手上蓋上右手,凸爆的眼珠子死死盯著那證書,心里掀起滔天巨浪。
將抗金锏和李綱锏松送到張家瑞手里,金鐸轉過頭來,眼睛立刻收緊,低聲叫道。
“金粟山藏經紙!”
“原版!”
看到金鐸吃驚的模樣,唐宋元和孫雨新一個滿意的撇嘴,一個得意的揚眉!
給金鐸抗金锏的證書用的是金粟山藏經紙!
原版!
這是連敗家老頭乾隆都舍不得用而叫內務府仿造的珍寶!
絕世無雙的珍寶!
金粟山藏經紙傳自唐代。由桑皮楮皮加工而成,專門供給寺院寫經。后來又加了特殊的植物粘液,不僅提高了紙纖維的交接勻度,還提高了紙的壓力。
這種紙一經問世便自引發(fā)瘋搶。
在宋代,十張金粟山藏經紙就能換歐陽修的一幅字。
這不是吹的!
到了明代,一張金粟山藏經紙就能換董其昌的一幅畫。
哪個巨匠要是能擁有金粟山藏經紙做裝裱或者引首,那他就是當之無愧的大爺。
那畫或那字,身價都會漲數(shù)倍。
明代周嘉胃裝演志有記錄:“余裝卷以金粟箋、白岌糊,折邊永不脫,極雅致,”
鎮(zhèn)國級的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平復帖、人騎貼、蘭亭序神龍本的引首都是用這種紙來裝裱。
金粟山藏經紙數(shù)百年來存的也不過數(shù)千軸,其中還包括已經抄寫過經書的紙張。
到了元代被盜剩下一半,明代后期基本就被盜光了。
到了滿清,金粟山藏經紙變得比小葉紫檀更加稀少,以至于乾隆老頭都舍不得用。
人菜癮大的題字蓋章狂魔就在快雪時晴帖上題了神乎技矣四個字,還加蓋了章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