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樣的情況下,管理也當與時俱進,及時跟上,否則必然導致混亂。 是以這段日子他的主要精力并不在具體的建設事物上,而在于讀書,在于研究制度改革。 這也是當下朝中的共識。 因為隨著新官學的發展,隨著成果的井噴,別說三省六部,便連加上科教部的三省七部,都不夠用了。 這也就是當下剛剛開始沒多,勉強還能駕馭,真要繼續下去,連三省六部的長官都要瘋。 因為事情太多了,管不過來了,也越來越多的東西看不懂了。 此外,制度改革,部門機構增加,勢必帶來更多的機會與利益,也是達成共識的一大主因。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對于陳遠的歸來,李二格外高興,很快就帶著家小跑了過來。 一番寒暄后,落座,長孫皇后親自炒了幾個菜過來,笑著說道:“你這一去時間可不短啊,一個月了都,還以為今年就呆瓊州不回來了呢!” 到底是去現代社會跟著混了那么久,而今說話的語氣稱呼都不同了。 陳遠笑著說道:“這也不能怪我啊,送新羅女王回去,路上三天,又耽擱了一陣,就十來天了。 轉道瓊州,路上好幾天,到了要處理積壓的公務,要視察,要動員,哎喲,是真沒閑著。” “我猜也是?!崩疃笮?,說完壓低聲音,頗有些八卦的問道:“那新羅女王呢,怎么樣,耽擱了那么些天,就沒發生點什么?” 陳遠嘿了一聲:“還真就沒有,就是履行承諾,給裝了電,弄了些電器,然后送了一輛電動車,剩下的時間光視察游覽順便指導農業生產了?!? 說完問李二道:“最近新羅局勢怎么樣,有沒有消息過來?” 李二舉杯碰了一下:“快了?!? “快了?”陳遠喝了杯酒,夾了點菜,有點不太明白。 李二嘿然笑道:“多虧了賢弟啊,你這前腳剛走,新羅那邊金德曼便開始就全面歸附大唐征求意見,基本上沒什么人反對。 不出意外,最多再過一個月,相關文書便會抵達,然后新羅女王便該啟程來長安了?!? 其實就是認命了,長痛不如短痛。 與其在那里慢慢耗著,最終卻逃不過,不如識趣些,早點過來,給個好印象。 這時長孫皇后調侃道:“那可不一定,沒準人家真正想到的是驪山,又或者,瓊州。” 陳遠知道這話什么意思,他也沒什么意見,只笑著說道:“我倒是無所謂,驪山也好,瓊州也罷,我都不介意帶著,問題是到底是一國之主,朝中怕是不會答應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