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冰河》
第(2/3)頁
他說:“不,不是狀元。我是一甲二名,榜眼。”
人群中有人說:“我看也不像,狀元怎么會長成這樣!”
又有人說:“榜眼不錯了,你看他那眼,瞪得嚇人!”
一片笑聲。
這次響起的,分明是越曲,紹興一帶來的吧。大家扭頭看去,正是那位紅鼻子,神情像睡貓似的,唱得似有似無,斷續飄忽。
“你是狀元?”大家問
“不,我是一甲三名,探花。”那人說。他把“探花”兩字,拖得很軟很長,京城人一聽,很像“天花”。
一陣哄笑,七嘴八舌:“天花就不要出門了,怕風!”
終于傳來了好聽的曲調,人群剎時安靜,聽他唱完。誰都明白,這是昆腔。
“就數你唱得好!總該是狀元了吧?”一個老大爺在問。
昆腔收住,那個白皙得像綿羊的考生說的是一字一句的道白:“抱歉,再度抱歉,我是一甲第四名。”
“不是狀元就好!”有人在喊,“考官還有點眼光。”
……
一個個都不是。人群開始東張西望,等待一個“是”的人。
唱曲的人越來越多,聽來聽去更不像是狀元。于是,一個巨大的懸念,越積越讓人焦急。
考生與民眾不同,他們看榜時第一眼就看到了,狀元的名字叫金河。上榜的考生希望他晚一點出來,好讓自己再扭扭捏捏唱上幾段。如果他早出來了,誰也不會再注意自己。但是,他們又企盼著他早一點出現,好讓自己上前結識一下,今后在官場上也就成了“同屆同科”。而“榜前拜見”,又能成為一個永久的美談。
因此,狀元在哪里?金河在哪里?大家都在尋找。
一個蹲在矮墻邊上看熱鬧的流浪藝人早就聽不慣那些考生唱曲時的荒腔走板,這時便重重地彈撥了一下手上的弦子。在引起大家回頭看時,他唱道:
南腔北調都上榜喲,
不見狀元心里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