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篇 東湖-《大美寶雞》
第(2/3)頁
“水光瀲滟”的門洞進入了內(nèi)湖,會景堂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出現(xiàn)在了他的視線里,蘇東坡在鳳翔為官時,曾將會景亭向西遷移,清光緒二十四年,知府得其煒將會景亭遷入東湖,并改名為會景堂,會景堂是東湖一大勝跡,因它的堂式建筑形式,成為文人墨客飲酒暢懷,宴飲會賓的好地方。
繼續(xù)向前走他來到了鴛鴦亭,鴛鴦亭是清周海十年鳳翔府西鳳營參將常瑛,受知府委托而建造,取意在于紀念蘇東坡夫婦,因為蘇東坡在鳳翔為官時,曾攜夫人王弗一同前來。
王弗知書達理,非常賢惠,因而后人就修了這座亭子,紀念他們夫婦。
鴛鴦亭的旁邊是春風(fēng)亭,春風(fēng)亭是清同治年間鳳翔知府蔡北槐所修,取名春風(fēng)亭,是為了贊揚蘇軾在鳳翔時的政績?nèi)邕^春風(fēng),給鳳翔人民帶來了春風(fēng)一般的溫暖。
在明、清時期,春風(fēng)亭是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宴賓會友的地方,在這里擺桌酒席招好友同飲,或由此登上小舟,蕩漾于湖心,確是一樁樂事,因此,宛在玩月,春風(fēng)亭蕩舟,成為當(dāng)時游歷東湖津津樂道的一樁勝事。
穿過小徑繼續(xù)朝前走他來到了宛在亭,宛在亭為蘇東坡創(chuàng)建,清乾隆19年,太守朱偉業(yè)在《宛在亭記》中就有:伊人宛在秦詩也,詩經(jīng)秦風(fēng)中有一首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之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給亭子取名宛在,就是取這首詩中
“伊人宛在”的意思,表示對蘇東坡的懷念之情。他走過一片草地和花圃去衛(wèi)生間上廁所,上完廁所后他走到了左公柳的前面,這棵柳樹是左宗棠從新疆返回路過寶雞親手種下的,他種下的不僅是對蘇東坡的欽佩之情還有對自己理想抱負的豪邁之情,離開左公柳他來到了君子亭,君子亭為蘇東坡所創(chuàng)修,宋代之前東湖之中就栽種有荷花,蘇東坡在亭子修好之后又在亭畔栽了幾百棵竹子,荷花又稱蓮花,在古人眼里,蓮花和竹子都是君子,蘇東坡亭子修成,使
“亭亭凈植,不蔓不枝”的荷花,
“圓通有節(jié)”的竹子和亭中的人形成對照,荷花、竹子都有君子之喻,蘇東坡也以君子自詡,因此給亭子起名
“君子亭”,取花、竹、人
“三君子”之意。之后他又走到了斷橋亭,斷橋亭初創(chuàng)在宋代之后,因為蘇東坡四十六歲時修杭州西湖,湖上建有
“斷橋亭”,后世人為紀念蘇東坡,也在鳳翔東湖內(nèi)修建了
“斷橋亭”。教師郭宏斌回憶完東湖的內(nèi)湖他的思緒依舊難以平靜,東湖留下了蘇東坡的足跡留下了蘇東坡的詩篇也留下了蘇東坡的精神思想,成千上萬的游客聚集到這里不僅是為了看看美景更重要的是傳承蘇東坡的精神思想,蘇東坡的一生經(jīng)歷了各種艱難險阻但他依舊樂觀,他的樂觀態(tài)度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漫長的黑夜照亮了孤獨的內(nèi)心,漸漸地,教師郭宏斌想起了他剛來東湖游玩時的情景。
教師郭宏斌走下公交車在售賣部買了一瓶綠茶,他喝著綠茶走到了刻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