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篇 龍門洞森林公園-《大美寶雞》
第(3/3)頁
相片十二:王母宮
王母宮在龍門洞絕巖山腰西側,祀奉西王母坐像,殿三楹,中高側低,結構對稱,藻繪工麗,全系鑿壁架空,四無依傍。殿臺下有10多米長的鐵索懸梯。
相片十三:景福山大鐘
景福山大鐘原置景福山混元頂峰上的三清殿南側,為清康熙三十四年開山道士田守存等38人鑄造。鐘高1.4米,肩高1.15米,肩外徑0.81米,鐘口外徑1.2米,鐘頂為虎頭紋式,互靠成扭結狀,鐘肩端鑄有4個圓形小孔,鐘身分為4部分,肩部有“皇帝萬歲,太子千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篆體大字。
相片十四:龍門洞
龍門洞位于寶雞市隴縣西北部,陜甘交界處的六盤山南段景福山山麓,古名靈仙巖,是中國五大懸空道觀之一,丘處機創立道教龍門派的開宗棲真之地。碑載,龍門洞始于春秋,建于西漢,盛于金元。據載周有大夫尹喜棄職歸山,隱靈仙巖,漢代婁景先生隱居后更名景福山,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避詔隱居,施藥濟世。元代丘處機由寶雞磻溪來此棲居,時稱龍門山。龍門洞為道教全真教“龍門祖庭”,被稱為龍門派圣地。
相片十五:景福山
景福山為六盤山支脈隴山山脈北支千山山脈的西部山地,山上有鳳爪峰、朝元峰和定心峰三峰,海拔1952米,由隴縣縣城西北新集川鄉東部入溫水鄉湯房梁。東南方向延至城關鄉原子頭,山脈長約28公里。景福山是六盤山系褶皺地帶南端,地質構成有震旦系硅質灰巖、寒武系白云質灰巖、奧陶系藍灰色塊狀巖、二疊系沙質巖夾煤層等成分,組成背斜結構。境內新老地層穿插交錯,溝壑縱橫切割,在巖溶地形中,懸崖峭壁對峙,大小溶洞形態各異,巖層流水淋漓,溪流洪水沖激,形成大小水潭,凡36洞24潭為風景區的形成奠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蔣鳳蘭收起相冊坐在桌椅上久久不能平靜,她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只甲蟲,它的眼睛是龍門洞的洞窟,它的嘴巴是龍門洞的深潭,它的身體是龍門洞的山脈,它的四肢是龍門洞的林木,它感覺自己與龍門洞的景色融為了一體,所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疊加鋪就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史詩。
(完) 完稿于:2022.12.7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