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手砸入了江中,掀起濤濤巨浪,雖然力量不斷的被滄浪江中的大惡所汲取,但是,這手掌卻依舊是翻卷過來,朝著王半山繼續拍來。 王半山連續打出一道又一道浩然正氣匹練,最終硬碰硬的撞擊一番。 幸而,這股力量終究不是地獄府府君親至,力量有限。 身形濕漉漉的退回了滄浪江北岸,口中喋出鮮血,耄耋老人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晦暗之色。 府君之掌,也隨之消弭在了江面。 李幼安與顧承麟的廝殺交鋒,并未落下帷幕,可他也分身乏術,難以再去攔阻三尊踏浪而走,踏足到了大趙境內的三尊閻王,以及諸多判官和八境鬼差。 沒有了浩然正氣的壓制,也沒有了府君之手的相助。 戰斗自然不會再持續太久。 顧承麟殺不得李幼安,冷靜下來后的他,見得三尊閻王已然過江,便不再爭鋒,親自退走。 可這一戰,對于飛虎軍而言,已然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不說那兩尊被斬的閻王,就單單死去的判官和鬼差,還有被撞破的數十艘西梁惡鬼水師,以及死在其中的西梁士兵和修行者,這一戰,就算是有了很大的收獲。 暴雨滂沱,雨云之后有驚雷在醞釀著。 李幼安收起了劍,飛虎戰船也相繼回到了南岸,佇立在岸上,望著一切如故的滄浪江的江面,扭頭望向了三尊閻王消失的方向。 三尊閻王雖然重傷了,威脅大大減弱,但實力依舊不俗,而且這些強者入大趙的一個目的,便是殺安樂。 李幼安自然不敢放松,他安排了數位飛虎軍中的九境副將去追殺他們。 哪怕無法斬殺閻王,卻也要鎖定閻王的行蹤。 如今的李幼安已經不像以前可以輕易的離開滄浪江戰場了,如今他不僅僅要防西梁,更要防身后的大趙。 有他在坐鎮,大趙不敢輕易出兵來清剿飛虎軍。 可若是他離開了,他保不準大趙會聯合西梁來襲擊成功聚運勢的飛虎軍。 如今的飛虎軍,在大趙天子心頭怕是成了一根足以寢食難安的利刺。 …… …… 滄浪江戰場,從來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隨著西梁惡鬼水師欲要過江,古老的城池之上,元蒙左相伯言亦是立刻發動了軍令,讓元蒙大軍開拔,元蒙水師嘗試過江。 過不過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拖住葉龍升、種師極和狄藏等大趙的絕世武將。 只要這些武將無法去馳援西梁戰場,那問題就不大,就不會打破西梁與飛虎軍維持了漫長歲月的平衡。 很顯然,這一戰飛虎軍和西梁水師是主角。 滄浪江北岸。 斑駁的城墻之上,布滿了刀痕劍痕,還有密密麻麻的箭孔。 伯言羽扇輕搖,撐著油紙傘,行走在城樓女墻之間。 他望著西梁戰場上,籠罩飛虎軍的巨鼎運勢,眼眸閃爍一抹驚異與凝重。 作為西梁第一謀者,伯言顯然也沒有料到如此巨鼎運勢竟然會出現在人間,那可是山河鼎的運勢,雖然類型與一國之運大不相同,可是給飛虎軍帶來的增幅卻是強大的可怕。 “這已經不單單是一種山河鼎運勢的增幅了,似乎還有另外的力量在增幅著飛虎軍的斗志和力量……” “這股力量……是第七山主么?” 伯言輕搖的羽扇止住,豆大且透明的雨珠打在城墻古老的青磚之上,頓時迸濺成迷蒙的水粉。 “像是一尊偉岸的帝皇,御駕親征,親臨戰場給將士們加持了澎湃的戰意和斗志……” “這股山河鼎運勢,非同凡響,釋放山河鼎運勢之人,同樣非同凡響。” 伯言面色凝重,眸光深邃。 不過,他回望北地,他能夠感受到,元蒙皇帝已然帶著龍脈之力離開了大都,前往了驪山。 只要元蒙皇帝在驪山的陵墓之內,得到了最后一縷龍脈。 煉化第九道龍脈,元蒙皇帝的實力定然可破十一境。 屆時,天下必將歸元蒙,無人能再攔阻元蒙鐵騎的腳步! 那能夠聚出山河鼎運勢的第七山主,也無法成為元蒙鐵騎的阻礙。 伯言羽扇輕搖,唇角掛起了一抹笑意。 “如今,我等只需要等候陛下破開萬年以來無人能達到的十一境壁壘便可?!? “草原的風,將吹遍人間山河!” …… …… 第七山,夜色沉凝,煙雨朦朧。 虎符微微震動,散發出的波動開始逐漸的衰弱與消弭,安樂通過虎符所觀測到的畫面,也開始漸漸的消散。 這自然是因為滄浪江戰場戰事逐漸落幕的緣故。 小院內,恢復了寂靜,老槐樹的枝葉微微搖擺。 安樂徐徐睜開了眼,五尊山主俱是盤坐在小院內,除了第六山主是真身以外,其他山主俱是元神分身。 他們的本體都在各自的圣山之中,因為懶得動身,所以都只是以元神分身來行事。 “滄浪江戰場的戰事,應該是結束了吧?” 第二山主蘇瞻仙笑著說道。 安樂虎符之中釋放出的氣機,他們能夠感應到,雖然無法如安樂一般透過虎符看到滄浪江戰場的戰斗畫面,可根據虎符釋放出的氣息,就能夠推測出戰事的經過與慘烈程度。 “應該是一場大勝,否則虎符之中應該會有悲愴之意彌漫?!? 第三山主文呂尚平靜的說道。 他甚至在虎符之中,感應到了浩然正氣的參戰。 安樂點了點頭,通過虎符他的確是把握到了戰場的局勢。 “文院三夫子釋放浩然正氣相助,李將軍借此機會斬了兩尊地獄府的閻王,至于飛虎軍則是攻破近百艘西梁惡鬼水師舟船,斬敵千人左右。” 安樂笑著說道,心情很不錯。 不僅僅是因為打了勝仗,更是因為這一戰,他丹田之中的那山河鼎煉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了。 第五山主顧海棠眸光閃爍,道:“算是一場大勝,西梁地獄府的邪修很難對付,因為他們的修行法性質決定了他們手段的詭異?!? “若非地獄府十境陸地仙的府君出手,否則……這一戰地獄府的損失會更大。” 第四山主李玄機看了第五山主顧海棠一眼,又看向了安樂:“小師弟,你這位五師兄……便是來自西梁?!? 安樂聞言,眸光之中頓時閃爍一抹奇異,不由望去。 西梁……無正常人。 這第五山主,難道也不是正常人? 顧海棠平靜道:“我很小的時候便被母后帶著逃離了西梁,如果嚴格算來,我也算是西梁的皇子,我的父親,便是顧白鯨。” “但我畢生的目標,便是殺死顧白鯨?!? 想來從西梁那樣瘋狂的地方逃出來,存在著深仇大恨倒也正常。 安樂沒有打算在這個話題上多聊,他想了想,正好幾位山主俱是在此,便將自己心頭關于修行的疑惑問了出來。 他如今沒有后五境的修行法。 《古妖五禽經》和《劍瀑圖》都只是前五境的修行法,像是傳他《劍瀑圖》的花夫人,到了六境都會選擇轉修感業寺的后五境修行法。 興許花夫人都沒有想到,安樂的修行速度會這么快。 《劍瀑圖》這種頂尖的法門,居然這么快就被修行透徹,甚至連心劍都凝聚了出來。 幾位山主聞言,頓時開始思考。 “以小師弟的天賦,修行一些普通的修行法,倒是有些浪費了?!? “修行法決定了未來所能沖擊的高度,不可馬虎,若是修行法不夠精深,到了高境界會吃大虧?!? 文呂尚和李玄機相繼開口。 但是,他們估量自身,發現他們的修行法,卻又不是很適合安樂。 “可惜老師剛回人間一趟,如今怕是難以再歸人間,小師弟向老師求修行法的路子怕是行不通?!? 第六山主雙手抱胸,背負松木劍匣,酷酷道。 第二山主蘇瞻仙一邊飲酒,一邊笑呵呵的開口道:“小師弟,你為何要拘泥于尋找修行法呢?其實……你可以自己創造適合伱自身的修行法?!? “創造修行法的確是一件不容易之事,但是以小師弟你的天賦,我覺得可以?!? “你修行至今時日不長,可是卻達到了常人所難以想象的高度,你的天賦……足以媲美萬年前那位絕代皇帝,所以,他人所創的修行法終究是他人的,只會阻礙小師弟的路,唯有小師弟自己所創的,才最適合他?!? 第二山主的話,讓幾位山主眼睛微微亮起。 真正頂級的修行法,自然都是那些雙九境巔峰,乃至十境修行者所創的法門。 但是,那樣的法門未必適合安樂,因為每一個人的修行其實都不一樣。 在五境之前,本就是按部就班的走,所以,做他人走過的路,并無不可。 可五境之后的六境開始,與之前就不一樣了,單單以鍛體一道來說,六境觀氣海,七境搬血山,八境神臨,九境絕巔…… 都頗為籠統,修的不再單純按部就班的修行就能突破,更講究一種意,修行意境。 若無意,突破艱難,若有意,一日千里。 此意非是劍意,而是一種修行方向上的意,是一種走向大道的路。 第二山主蘇瞻仙眸光閃爍,愈發覺得安樂不單單去走前人走過的路,該自創修行法,哪怕一開始修行法的威力會很低,可越到后面,法門的優勢便會顯現。 甚至,會比尋常九境更容易突破到十境,不會如天下大多數修行者一般,卡在九境壁壘,遺憾終生。 安樂陷入了沉思,創造屬于他自己的修行法么? 說實話,安樂之前還真沒有這個想法,畢竟,他修行的時日著實短暫,在他看來,能夠創造修行法的都是修行路走到極致的那一批人。 可第二山主的話卻是點醒了他。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古妖五禽經能在六境之后修行么? 并不是不可以,若是硬要以古妖五禽經來繼續鍛體,自然也行的通,可是,古妖五禽經畢竟是前五境的修行法,六境之后,品秩跌落,因為缺乏一種意,所以,安樂若以古妖五禽修到八境九境,每一步的前行都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就像是一條大道上馳騁,別人到了五境之后全部換了汽車,唯有你還繼續選擇用自行車,雖然也能開,但速度終究慢非常多。 蘇瞻仙眸光璀璨,看著安樂笑道:“小師弟,你熬煉出了心劍,在煉神一道上莫要隨意創造修行法,我的建議是你有空走一趟感業寺,以感業寺的底蘊來推演適合你修行的煉神法門。” “至于鍛體法門,你若是遇到什么困難,我們幾位山主倒是能夠相助一番?!? 安樂聞言,鄭重的點了點頭。 的確,煉神之道,他鑄就出了心劍,以心劍的玄意,他的確不能隨隨便便就自創出一套煉神法門,得去取經,去感業寺中與諸多熬煉出心劍的修行者們細細交流才是最好。 至于鍛體…… 安樂眸光閃爍,他忽然想到了【問鼎】道果,在道果之中有一道注釋。 【注2:可煉化山河鼎融合肉身,鑄就‘九鼎神軀’】 安樂心神一動,光幕呈現,頓時這條提示便涌現而出。 將山河鼎融合入肉身之中,鑄就九鼎神軀。 望著這條提示,宛若一道星光穿過了安樂的心海一般,讓安樂明確了自身未來鍛體的道路,或許可以設定與山河鼎有關! 既然要鑄就九鼎神軀,那創造對應的修行法,相得益彰! 山河鼎作為天下至寶,有著不俗的威能,以山河鼎為修行法根基,自然非同凡響! 安樂眼睛越來越亮。 整個人陷入了思考之中,【萬古奇才】道果在不住的跳動,散發出獨特的意蘊。 “我所掌握的修行法,不僅僅有古妖五禽和劍瀑圖,還有從竹劍青山中所得到的殘缺的青山古經?!? “青山古經雖然殘缺,但卻曾經完善過古妖五禽,也相助我鑄就了心劍……所以,可以在青山古經的基礎上,融合以九鼎鍛造肉身的鍛體法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