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瑪利亞緊緊的握住了他的手。 朗基努斯并沒有再關注約瑟夫和瑪利亞,他走到莫語的尸骸前,拿出手中的長槍。 這其實也是一把神兵,是帝國專門為朗基努斯打造的神兵,異常堅固銳利,并且能給刺入的人造成極大的痛苦。 朗基努斯一槍刺入莫語的側身,鮮紅的血水頓時流了下來,浸潤了槍身,一滴血水飛濺出來,沒入了朗基努斯的眼睛。 朗基努斯揉了揉眼睛,發現沒有任何的異常,這似乎只是一滴普通的血水,于是他抬起頭,直視著莫語。 沒有任何反應,這個人的確是已經死了。 朗基努斯嘆息一聲,他其實很敬佩莫語,但是敵人就是敵人。 如果莫語施展全力,他們是根本抓不住莫語的,但是十三位半神在耶路撒冷戰斗,意味著整個整個耶路撒冷城都會被摧毀大半,無數人會死在逾越節前的白天。 雖然朗基努斯也覺得莫語束手就擒有他自己的目的,但是至少在當時,他能感覺到莫語是真的在憐惜耶路撒冷的人們。 這和肆意殺戮的羅馬皇帝、羅馬的第一公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年的凱撒也曾是一代雄主,如今她的家族后人卻一代不如一代。 如果眼前這個約書亞生在羅馬,也應當是一個凱撒一樣的雄主吧。 不知道為什么,朗基努斯突然對眼前這個男人創立的宗教,宣揚的教義產生了一點好奇,他決定這件事結束以后,就好好的去了解一下這個男人的所作所為。 “他已經死了,”朗基努斯轉過身去,看著約瑟夫和瑪利亞,“你們帶他去安葬了吧。” 按照羅馬的傳統,十字架上的受刑者至少要釘三天,直到野鳥來啄食他們的尸體,以此來向殖民地的人們展示羅馬的強大和不可戰勝。 但是到了朗基努斯這種地位,決定一具尸體的權利還是有的。 約瑟夫被放了下來,他走到莫語的尸骸前,對著身旁的朗基努斯低聲說了一句,“謝謝。” 然后他開始放下莫語的尸骸,這對于一個傳奇強者來說并不是難事,他取下釘住莫語的釘子,讓莫語的身體順著重力趴伏在他的身上。 瑪利亞沉默的撿起了地上的盛放莫語鮮血的杯子,從約瑟夫手里接過那兩個釘子。 兩人帶著莫語的尸骸對著朗基努斯微微行禮,便向外走去。 圍繞在周圍的羅馬士兵,自然讓開一條道路,長長的火把構筑成一條光路,引導約瑟夫和瑪利亞走向夜色深處。 所有的羅馬士兵都注視著兩人,他們并不是對約瑟夫和瑪利亞行禮,而是在對被約瑟夫扛著的那具尸骸行禮。 —— 彼得和猶大傳播福音回來,情況并不容樂觀。即使在新教派經營許久的耶路撒冷附近,許多虔誠的信徒都不太相信他的說辭,一是這個消息太離奇,二是他們并沒有證據。 畢竟莫語已經死了,任由他們怎么編都可以,彼得雖然深信莫語肯定沒有死,或者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著,但是他沒有辦法說明白。 他們還需要一個奇跡,一個能夠印證他們說法的奇跡,例如死而復生。 而且永生的說法其實也并不妥當,如果莫語死后世人都被免除了罪孽,獲得了永生,那么該生病的仍舊在生病,該死亡的仍舊在死亡,這和傳說中無病無災的永生國度差距還是有些大。 甚至猶大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思路是不是出了偏差,莫語實際上不是要替眾生贖罪,而是有其他什么謀略。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莫語已經死了,他們也找不到誰可以詢問這個問題的答案。 相比較于猶大,彼得就要堅定的多,他堅定的認為他們的想法沒有問題,先知就是為了世人而犧牲的。 兩人覺得這個時間點羅馬人應該沒有守著了,于是想前往骷髏地看看莫語,看能不能見到莫語最后一面。 然后他們迎面撞上了正帶著莫語尸骸回來的約瑟夫和瑪利亞。 約瑟夫看了他們倆一眼,直接從兩人身邊走了過去,一句話沒說,而瑪利亞也只是對著兩人點點頭,然后跟著兒子快速離去。 彼得和猶大被這突然的一幕搞得有些猝不及防,隨后倆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他們遠遠的跟在約瑟夫和瑪利亞身后,在夜色里掩蓋了身形。 十三個門徒只有瑪利亞不懼危險去照顧了莫語,而其他十二個包括彼得和猶大在內,這些平日里享受著最多教派資源的人,在這一刻卻做了縮頭烏龜。 其實硬要說他們做的有錯也不一定,畢竟他們作為莫語的門徒,某種意義上算是共犯,一旦去了刑場也有可能會被羅馬人當做送上門的犯人釘在十字架上。 但是同樣的,他們作為莫語的門徒,甚至沒有去見自己的先知最后一面,就顯得像個懦夫。 彼得是覺得莫語把教派托付給了他,要留著有用之身,而猶大則是被妻子勸阻,而其他的門徒,就心思各異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