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法大于情。” 半天孫傳庭看著盧象升說道,盧象升聞言微微頷首:“沒錯,就是法大于情,我聽縣尊私下對他的心腹李朝谷分析過這件事情,一個政體的運轉,依靠的就是他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定下來之后,就不允許任何形式的破壞,哪怕是好的一方面也不行。” “法就是法,不容情的東西,只有每個人恪守法律,那么才能保證大部分人的利益,張萬武所為雖然是很好的,可是不能提倡,就如孔子批評子貢贖人那般,不要因為自己崇高的道德標準,而提高其他人做好事的成本,從而讓做好事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子貢贖人,是論語里面的一個小故事,說的是魯國設立了一項法律,如果有人在外看到有魯國人被當做奴隸販賣,你就可以出錢把這個人贖回來,回到魯國后,魯國不單會報銷你這筆費用,而且還會給于獎勵。 可是子貢卻拒絕了獎勵,并且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結果被孔子教育了一頓。 說這就像看到有人落水后,勇者跳進水里豁出命把人救出來,獲救者給勇者一定報酬,這樣下次勇者或者其他人看到有人落水后都會給于救援,可是如果勇者不收這錢,那么其他人收了這錢就顯得他們道德敗壞了。 所以其他人沒有獎勵,自然不會在豁出命救別人,這無形之中就拔高了救人的代價。 同樣的道理,子貢贖人回來,不要賞賜,這雖然好像顯示子貢道德標準高,可是以后其他魯人看到魯國人口被販賣救還是不救。 若是救了他到不到朝廷領賞,若是去了會不會被人說他的道德品質有問題,可是不去這個損失就是他個人的,這無形之中就增加了做好事的成本。 那么其他人見做好事還有這么大成本,索性就不救了,這樣既不用承擔經濟上的損失,也不用承擔道德上的心里負擔,如此一項善政就直接消亡了。 所以李朝生的意思很明顯,藍田不需要圣人,只需要一群嚴格遵守法律之人,圣人一人能夠救助多少人,若是藍田人人守法,那么藍田又能救助多少人! 盧象升把自己在藍田所見所感,一一說給孫傳庭聽,有時候一些社會現象從細微處更能看出問題,藍田便是如此。 孫傳庭聽了盧象升的話,感慨頗多,見微知著啊,剛開始盧象升說藍田是新世界,孫傳庭兵不以為然,新世界,夸大其詞了,藍田頂多也就是一個經濟更發達一些,百姓生活更好一些的地方而已,說是新世界,他是不信的。 可是今日聽盧象升一說,藍田仿佛真如那新世界一般,不單是從經濟,政治,整個百姓的人文面貌,甚至藍田統治階層的追求都跟大明截然不同,說是新世界沒有任何問題。 孫傳庭覺得自己應該找機會好好看一看這新世界了,也許這里真的如自己理想國度一般呢,這一刻他的心動了。 一壺酒,一碟豬耳朵,一碟花生米,二人喝道臨近午夜,這才睡下,不過次日他們醒的卻很早,有心事的人,覺都會很少。 他們正吃著招待所的早飯,就見谷子來了:“早啊,二位。” 谷子笑呵呵跟二人打招呼,二人見谷子來了便道:“縣尊出門這么早嗎?” 谷子點頭道:“恩,今天縣尊略有些忙碌,上午去了書院,下午還要回來做一場經濟報告會,研討一下接下來藍田經濟的主要發展方向與發展策略,所以時間有點緊,二位多擔待。” 聽聞此言,二人沒說什么,而是放下了飯碗,跟谷子來到了縣衙,這時縣衙已經套了一輛大車,李朝生坐在車內邀請二人同乘,孫傳庭看了看盧象升,他的封建老思想又作祟了,他認為李朝生邀請他同乘,很可能是大不敬之罪。 畢竟在藍田李朝生就是皇帝,跟皇帝同乘一輛車架,這可是大不敬罪啊,不過盧象升卻沒有那么多想法,很隨意就上了李朝生的車架,李朝生的車很寬敞,三個人一起坐也絲毫不覺得擁擠。 “二位先生不好意思,我這時間緊迫,打擾二位先生休息了。” 聽了這話二人連說不敢,李朝勝給臉,他們得兜著啊,他們兩個在忙能有李朝生這個一縣之中尊,西北之王忙碌嗎? 車子很快使出了藍田縣城來到了藍田火車站。 到了這里孫傳庭有些驚訝的看著盧象升道:“這是作甚啊?” 盧象升看著孫傳庭這個樣子,想到這老哥還沒見過火車這個龐然大物便好心提醒道:“一會兒見到什么不可思議的東西,且莫要驚呼,丟人。” 孫傳庭聞言笑道:“建斗兄,莫要小瞧了我,昨日我可是見過世面了,工廠里那些大型機械,那一個不夠我吃驚一回的。” 聽了這話盧象升道:“這回可不一樣。” “有什么不一樣的,我就,我,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