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年的一些碎碎念-《都督請留步》
第(2/3)頁
面對一年五百多次的農民起義,馮太后和孝文帝元宏開始改革,哪怕從結局看,這次改革為北魏幾十年后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但是……如果當時不改革,幾年后可能北魏就沒了!
我們不能對那一年五百多次的農民起義當做不存在。當時有的北魏中央軍剛剛撲滅一處,新的命令到了,就跑去撲滅臨近的地方,此起彼伏,全年無休。
比996還狠!
均田制,俸祿制,漢化,這就是元宏開出來的藥方。只是有一個問題被忽略了,不是六鎮,而是均田制,從來都是開國良方。
而那時候北魏已經立國百余年了!已經進入帝國中期甚至是晚期了。這個時候再開出均田制的良方,其實已然有些遲了。
因為世家大族,包括鮮卑貴族轉變后的鮮卑世家大族,已經把田地占得差不多,元宏可以操作的空間其實非常小,經濟基礎這塊的改革,實際上很淺。
遠不足以給北魏續命百年!
同時,北魏的鮮卑貴族,也犯了后來遼國,金國的錯誤。
漢人的優點,一個沒學到。漢文化里的糟粕,倒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為了對抗漢文化,又不得不引入佛教文化來對抗文化滲透。
最后的落腳點,就是洛陽。
鮮卑大族的墮落奢侈,淫亂放蕩,黑白顛倒,那是前朝都沒有的。當然,在這個時期,人們的思想很自由,所以北魏中后期,文化呈現爆炸性的增長,已經跟南梁不相上下。這在南梁使者訪問北魏后,回來描述的片段里面可以窺見一斑。
簡單的說,就是社會風氣很不好,但卻并不是出門就會被人打劫。用比較好理解的詞句來說,就是黑白顛倒,是非不分,以奢為榮,笑貧不笑娼。《洛陽伽藍記》里有詳細記載。
三、契胡爾朱部,不是所謂的草原蠻族。爾朱氏亦不是六鎮的“自己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