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以劉益守和于謹旁觀者的角度看,爾朱榮以絕對劣勢兵力出擊,迎戰葛榮數十萬大軍的壯舉,可以算得上這百年來都難得一見的精彩表演了。 然而作為當事人的葛榮,其實他并沒有想那么多! 一直到身后狼煙飄起的之前,葛榮都感覺一切盡在掌握,完全不認為自己會輸。就好像出征之前,麾下將領就有人建議,聯絡圍攻鄴城的宇文洛生,讓對方帶著人來兩面夾擊爾朱榮那點可憐的人馬。 這樣獲勝的可能更大些。 葛榮當即否決了這一項很有可能帶來不良后果的建議。 他是這么多手下人說的:“我方數十萬之眾,爾朱榮看起來連一萬騎都沒有,若是兩面夾擊,很有可能自己人就跟自己人打起來了,造成的混亂,反而會給爾朱榮可乘之機。” 葛榮這么說,確實有些道理,他麾下眾將也就都不說什么了。幾十萬人打不過一萬人,這種事情誰說出去估計都沒人信。 大軍順利渡河,順利列陣,緩緩前進,一切盡在掌握! 軍陣內隨著大軍一同行進的葛榮,完全感覺不到爾朱榮會有什么機會擊敗自己! 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不止是爾朱榮知道,葛榮也是知道的。所以麾下有將領提議加強葛榮中軍實力,將兵力稍微收縮時,這種看似“合理”的建議,也被葛榮否決了。 無論中軍的排布有多么嚴密,人數有多么駭人,其實都是在給爾朱榮機會!只要人員扎堆,那么很顯然中軍就在人員最密集的位置。 而用“虛則實之”手段,自己躲在人少的軍陣里面,又反而會“聰明反被聰明誤”,萬一不小心爾朱榮根本就沒想沖擊中軍,那豈不是將自己置于險地? 所以葛榮思前想后,覺得將陣線扁平化布置,每個軍陣五千人左右,包括中軍在內都是如此。這樣的話,爾朱榮根本就看不出來,自己究竟是在什么位置。 如果不知道所在位置,那么“擒賊擒王”這種策略,就完全失去了效果。 當大軍行進到滏水河南面的山脈時,當沿著山脈的不少高地都露出爾朱榮大軍的旗幟時,葛榮內心才有那么一點點的慌亂。 不過也沒太當回事。 爾朱榮可以調動多少兵力,其實是有一個大致數目的。以晉陽那邊養兵的規??矗迦f人是天花板,不可能比這個數字更高。 葛榮擔心的是,爾朱榮跟河北世家的人馬合流,傾巢出動,這樣還能湊齊將近十萬人。畢竟,魏軍在元顥尚未逃離鄴城之前,也有將近十萬人在這里。 所以當山脈一側的旗幟出現時,葛榮的第一反應就是河北世家和忠于朝廷的兵馬布置在那里。那些人沖鋒陷陣不太行,打打埋伏還是有些威脅的。 于是葛榮分出了幾萬人,去那些樹立旗幟的地點探查虛實。其余的人,繼續追擊爾朱榮麾下那些“誘敵”的騎兵。 一直到這里,葛榮都完全不覺得自己會輸。哪怕他再分一半兵馬出去,打這幾千騎兵也是綽綽有余的。退一萬步說,就算無法消滅這些人,起碼對方也奈何不了自己,不是么? “陛下!我們身后起了狼煙!” 身邊的親兵對正在愣神的葛榮大喊道,已經有隊伍去追擊那些騎兵去了,他自然不會傻乎乎的帶著中軍上去追。 他麾下這支軍隊就是如此,素質參差不齊,各部之中的主將,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不愿意去配合他人。 傳統的戰陣,這些人是擺不出來的,也是學不會的。因為主帥排兵布陣,打大仗惡仗的時候,常常需要犧牲掉一部分人。 這里山頭林立,誰又愿意當那個被犧牲掉的倒霉蛋呢? 所以葛榮在各種摸爬滾打之中,就“領悟”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揮方法,那便是只給各部主將下達模糊的命令,然后讓他們自行其是,根據戰場上的形勢來判斷應該如何處置。 還真別說,這種“無為而治”的辦法,讓他打贏了很多關鍵戰役。 只是,這狼煙怎么回事? 葛榮頓時愣住了。不過好歹他也是打老了仗的人,于是他直接下令道:“傳我號令,中軍嚴陣以待,嚴禁出陣尋敵,原地警戒! 另外,派幾個人去看看那邊的狼煙怎么回事?” 這個命令中規中矩,沒什么好說的。葛榮暫時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狼煙是在給敵軍指示方位,畢竟,是在自己后方,又不是他本陣之中。 “陛下,情況似乎有些不對勁。” 心腹任褒不動聲色的說道,此時的戰場,有點太過于安靜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