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思政不僅出身太原王氏,并且還是太原郡祁縣人,東漢司徒王允的后人。按道理說,這種文人世家出身的,一般身體會比較瘦弱,以文采見長。至少劉益守就是這么認為的,比如說王偉,估計這年頭很多妹子都打得過他。 然而在書房里和王思政見面的時候,劉益守大吃一驚。此人魁梧不輸一般武將,并且聽源士康說,對方來府里時身披皮甲而且隨身刀(入府前已經上交了)。 是在門房里脫了皮甲佩劍才進來的,作風很是彪悍,與邊地胡人做派并無二致。 反倒是在洛陽生活許久的元亶,這個血統上算是真正的胡人,作風跟梁國的世家子弟類似。身上的所謂“胡風”完全沒有影子。 這就是典型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后天環境對人的影響極大,不可忽視。 “王先生請喝酒,我們這里弄出來的新釀。” 劉益守很是客氣的給王思政倒酒,這讓已經有心理準備被人擺臉色的王思政受寵若驚。 “劉都督太客氣了,在下自己來就可以了,在下自己來。” 王思政接過酒壺,因為元修的事情,他不知道在別處受了多少白眼,現在有人客氣,他反而有些不適應。 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王思政眼睛一亮,這酒雖然沒有那種陳釀滋味,但說不出的清冽爽口,最主要的是,并無新酒常見的那種酸澀。 如果用熱水溫一下,只怕風味更佳。 “酒呢,有時候也不是越陳釀越好。在西域,有個叫博若萊的地方,產一種新酒,九月出,十一月前就得喝完,放到明年,則變得難以入口。世間的事情有時候就跟這酒一樣,并非所有情況都是一樣。 百年老店不如新開的鋪子,那也是常有的事。” 劉益守喝了一口酒,不以為意的介紹了一番對方根本聽不懂,甚至懷疑是信口胡鄒的事情。王思政訕訕點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就算劉益守是在胡說八道,他也不可能在這種場合揭穿對方,只能陪著笑臉。 臉上顯露出來的尷尬,哪怕傻子也看出來了。 高盧雞的博若萊新酒啊,正是反常規,別人都是陳釀的好,結果它倒好,變成了酒是新的好,陳釀只能喂狗。 劉益守失笑搖頭,人們腦子里的思維定勢常常是很難改變的,王思政大概還對北魏有幻想,預料不到接下來的一百年,歷史是怎樣的風云變幻。用“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來形容都不為過。 “王先生今日來,是希望我立元修為帝,然后打出尊王討逆,撥亂反正的旗號,對么?” 劉益守決定不兜圈子,直接開口詢問道。 王思政面露難色,他也是沒料到劉益守轉變話題這么快,前面還在客套閑扯什么“博若萊”,現在就直接奔主題而去了。 “在下也知道這件事有些為難……但劉都督是明白人,在下也不用過多去說。” 王思政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好吧,就不說我愿不愿意了,也不說我麾下士卒,武將謀士什么的怎么想。也不考慮梁國皇帝蕭衍怎么看待這件事。 這些都不提,就當做所有的困難都不存在。” 劉益守慢悠悠的說完,盯著王思政的眼睛問道:“把元修立起來以后,現在已經在壽陽的元亶怎么辦?總不能說……將來魏國弄兩個皇帝,輪流來當?” 都是元氏孝文一脈的,總不能說立一個不管另外一個,對吧? 用魔法打敗魔法,劉益守的意思就是:你們不是喜歡講道理么,那現在就來講講哪個宗室應該當皇帝的道理吧。 “劉都督,其實在下的意思,并沒有想讓您直接就……”王思政說得很艱難,劉益守剛才說的東西,很難反駁。 你要說大義,人家說的就是大義,你要說私人感情,劉益守跟元修并不認識。相反,從感情上說,劉益守自己當皇帝難道不更好些么? 這道理還怎么講呢? “高歡,在鄴城,弄個塊遮羞布,叫什么來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