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謹寫信通知坐鎮襄陽的劉益守,在信中,于謹說高岳軍困獸猶斗,不可硬來,還是要徐徐圖之為好。 這有點服軟的意思,因為劉益守早就有言在先,不要跟高岳軍硬碰硬。于謹因為之前順利反擊而得有點飄忽,強攻鄧縣,果然遭遇挫敗。 如今高岳軍上下都憋著一口氣,希望能在某個人身上找回場子,那樣的話,他們回鄴城后,也不會被治罪。 這一戰已經變成「夾生飯」,很難下咽。高岳等人必須要給高歡一個交代,說白了,他們根本不甘心撤兵,覺得自己還有一戰之力。 這跟項羽破釜沉舟后的情況有點類似。 與此同時,還有件棘手的事情等著劉益守。 不管是韋孝寬也好,高岳也好,都放開手腳去南陽各地搶糧,導致富庶的南陽災民遍地。如今的情況,梁軍突然入場,局面大好,這顯然不是高岳他們希望看到的。 高岳等人還十分惡心的告知村民,說襄陽城的劉益守樂善好施,去了襄陽就能活命,留在原地只能活活等死。 此舉看似給災民指路,實則包藏禍心,企圖拖累劉益守備戰。災民來了,你要開倉放糧,肯定會影響軍糧的供應,若是不開倉放糧,那些災民絕對會鬧事! 無論怎樣,對高岳他們都是有利的! 收到于謹的信后,劉益守命沉恪帶著本部人馬負責收容南陽那邊來的災民,并安置在臨時建立的營地里。 他又派人去壽陽,讓壽陽那邊緊急調撥一批陳糧到荊襄,將部分災民中的青壯運到建康,讓陳元康安排這些人,在建康周邊新建的工坊當中以工代賑。用工錢養活自己和安置在荊襄的親人。 被高岳等人惡心了一番,劉益守也是氣得不行。不過所謂危機,便是危中有機。那些南陽的災民看似是累贅,但如果妥善處理好了他們的安置問題,實際上也是一種巨大的財富。 高岳等人一時間不退兵,貿然進攻又無法將其殲滅,劉益守便命人秘密前往宛城,與崔士謙等人商議,兩邊一同進攻,前后夾擊高岳部。如此,方可全殲敵軍。 …… 「前后夾擊,全殲高岳軍?」 看到面前這個彬彬有禮的年輕使者,崔士謙一臉疑惑。手中捏著劉益守的親筆信,讓他非常不自在。 如今的局面,似乎只要他出手,就能讓高岳全軍覆沒,理論上是這樣。 但是,在此之后,會如何? 徹底得罪高歡,將來要面臨一輪接一輪的報復。失去外部制衡,自己一定會被劉益守拿捏得死死的! 此番若是出兵,從北面夾攻鄧縣,等于說是解除暫時的危機,換脖子上套一個項圈。 這不是他們想要的。而且崔士謙覺得,如今南陽到處都無糧,唯獨宛城屯糧不少,現在這個局面,不正是開戰前自己所設想的么? 「抱歉,請你回去告訴劉都督,我城內傷兵滿營,之前守城的時候大軍傷了元氣,如今實在是有心無力?!? 崔士謙滿臉歉然的說道。 前來送信的是陽休之,平日里他就最擅長說客套話,如何看不出對方是在客套? 陽休之意味深長的反問道:「崔將軍想好了么?真的不會反悔么?」 反悔?怎么可能! 崔士謙點點頭道:「那自然是不可能反悔的。有什么后果,在下可以一力承擔?!? 「如此,那在下便回去答復我家主公了?!? 陽休之很是隨性的拱手行了一禮,轉身便走,被人引到城墻上,坐著吊籃離開了宛城。等他回到襄陽城后,將談判的過程原原本本的告訴了等待消息的劉益守。 「好多人,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啊?!? 書房里,劉益守忍不住一陣唏噓感慨,看得王偉和陽休之等人面面相覷。 「崔瑤蘭如今有孕在身,將來孩子出世,得知父親對舅舅痛下殺手,他心里一定很難過?!? 劉益守痛心疾首的說道。 這絕對是在貓哭耗子假慈悲,之前套路崔氏兄弟的時候,劉益守可沒手下留情。 然而王偉和陽休之卻不能說這話,要是說了,情商未免太低,惹人恥笑。 「主公,這是崔氏兄弟冥頑不靈,主公已經仁至義盡了?!? 陽休之忍不住勸說道。一想起崔士謙的嘴臉,他就滿肚子的火。 「主公,還有件事,可能崔士謙的態度也跟這個有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