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益守所掌控的梁國戰爭機器早就在低速率運轉了,如今不過是投入更多兵力,讓更多州郡的部隊參戰而已。他作出進軍臨湘的決定,真沒有蕭繹想象那么難。 「長猷(陳元康表字)所言不虛,早在那封信送出建康的時候,我便讓荊襄的獨孤信準備對巴陵郡用兵。 然后我已經讓韋氏的精銳水軍屯扎郢州(武昌),隨時準備西進。 楊忠部會從豫章出發,走宜陽(宜春)一線,西面攻醴陵,直搗蕭繹老巢臨湘城。而獨孤信在江陵的兵馬會配合韋氏的水軍,攻巴陵郡(岳陽)。 這就叫齊頭并進。 只要有一路打開了局面,蕭繹就不得不從另外一邊調兵增援。我就是要用兵力優勢玩死蕭繹。 吳明徹不是從彭城撤下來了么,讓他先到雷池,與胡僧右合兵一處,作為第二梯隊,屯扎郢州。如果戰事不利,我們就跟蕭繹打持久戰?!? 劉益守一根手指按在墻上地圖郢州的那個點說道。 這一次,蕭繹將要面對來自正北方、東北方和正東方這三路朝廷兵馬。殺雞用牛刀,劉益守可不打算跟蕭繹客氣。 要么不打,要打就一棍子打死。 「對了,你替我寫封信,就說朝廷相信蕭繹是無辜的,至于養病的事情,也可以商量。讓他先把兵馬撤回臨湘城,不要搞得蠢蠢欲動像是要謀反一樣。 …. 蕭繹不把兵馬從封國邊境撤回,朝廷怎么相信他的誠意呢?」 劉益守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一點都沒有不好意思。 「主公,這是把蕭繹在當傻子,他不可能聽的吧?」 陳元康有些遲疑的問道,不太明白劉益守到底是出自什么考慮,要寫一封如此「弱智」的回信。 這封信是陳元康來操刀,將來要是記載到史書上,那很有可能要成為笑料之一的。陳元康現在也是身居高位,不想干類似的「湖涂事」名留青史。 「也沒什么考量,反正閑著不也閑著嘛。蕭繹可以用這封信拖延我們調兵,我們當然也可以回信誤導他。 就算蕭繹識破了我們的計策,那也沒什么損失啊,一張紙而已。所謂兵不厭詐,為什么不用呢?」 高情商的陳元康沒有問類似「為什么你不去寫呢」這般無聊的問題,而是拱手行禮退下。 「主公,可以撤銷蕭繹身上的王爵,然后讓他的世子蕭方等繼承。 同時,讓蕭方等與吳明徹同行,打著平叛的旗號,更有號召力,方便我們招降納叛?!? 在一旁做記錄的毛喜,不動聲色建議道。 陳元康忍不住看了這位記室一眼,心中暗暗警惕。 別看毛喜這小硬幣年記不大,心思倒是歹毒得很。封蕭方等為湘東王,然后帶著他去平叛,更能順利瓦解蕭繹麾下兵將的 抵抗。 等解除了蕭繹麾下的武裝,然后隨便在哪個地盤安置蕭方等不就完事了么?又不是說封爵這種東西給出去就不能收回來的,將來改個名字也無傷大雅嘛。 毛喜的切入點很精準,打到了蕭繹的痛處。 「主公,此計可行。」 陳元康微微點頭說道。 蕭繹對劉益守他們玩套路,劉益守等人也是各種花樣來套路蕭繹,誰也不比誰清高,有什么招數都是盡量耍出來。 「對廣州用兵,后勤補給乃是大忌。湘東王在西邊虎視眈眈,我若是帶兵南下平叛,得時刻擔心糧道被斷。 所以解決掉蕭繹那是勢在必行的事情,只是沒想到他提前跳出來,讓我們的計劃也跟著提前了?!? 劉益守輕嘆一聲,時不我待,梁國沒有幾年安穩了。等北方的高歡等人騰出手來,估計又是麻煩事一大堆。 如今北方安定無事,正好可以抽出人力物力去解決后顧之憂。幾年之后,便可以集中力量北伐! 劉益守手中長刀已經難耐,需要蕭繹的狗頭來祭旗!以狀軍威! 「對了,你通知一下楊愔,將糧倉設在郢州、湓城、豫章等地,一邊替換舊式漕船,一邊運輸糧草。軍糧不能斷,蕭繹麾下還是有能打之人,戰陣上的勝負且不說,后勤不能輸。 集梁國大半壁江山的力量對付一個州,本王可不想陰溝翻船。」 劉益守叮囑毛喜說道。 …. 「好的主公,祝主公旗開得勝?!? 毛喜拱手行禮道。 「嗯,謝你吉言了,我現在出發去豫章,你們不必送了?!? 交代完事情以后,劉益守趁著妾室們都還在休息,悄悄的出了吳王府,前往京口的渡口,準備乘船去豫章郡。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