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秋收后的天氣已經有些微涼,農忙的時節已經過去,空氣中都帶著那股蕭索的味道。長安城內賀拔岳所居住的丞相府門前,下仆們正在清掃滿地的枯黃落葉,一個兩個都是有氣無力的模樣,顯得心不在焉。 然而府邸書房里的氣氛卻遠不如外面那般閑散。準確的說,是非常緊張,甚至已經緊張到臉紅脖子粗,要動手“說服對方”的地步。 李弼早就不爽韋孝寬這廝總是耍嘴皮子,沒有戰陣廝殺的本事。當然,他性子比較直爽,什么事情都寫在臉上。老硬幣韋孝寬也不見得看得起李弼,或許也認為對方不過是陣前一莽夫而已。 只是他不把喜怒寫在臉上而已,他這種明明看不起,卻又裝作不在意的表情神態,讓李弼尤其火大。 賀拔岳快要被眾將的爭執不休給氣瘋了,之前說好李弼帶兵出征的,結果現在又因為行軍路線無法確定的問題,導致出兵時機又拖后了幾天。 忽然,賀拔岳勐的拍了一下桌桉,大聲吼道: “今日必須商量出來一個結果!你們一個個的說!” 他指著韋孝寬,沒有繼續說下去。 “主公,褒斜道確實是最近最快的路。可是這條路我們知道,敵人也知道,他們豈會沒有防備? 一旦遇到麻煩,大軍稍有困頓,我們連一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出征失利能不能重新返回關中都是個問題。陳倉道雖然繞路了一點,但是勝在穩當。我們出關中走陳倉道入漢中,第一站就是沔陽,毗鄰漢水不缺水源。 到時候進可攻退可守,徐徐圖謀南鄭,何樂不為呢?” 韋孝寬拱手說道,這番話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他的出發點,便是以“降低風險”為主的。這便是所謂的“未勝先料敗”,降低出征的風險,無可厚非。 陳倉道有韓信定三秦的先例在前,褒斜道的戰例都要往前推到春秋時期了,鬼知道還管不管用? 哪知道李弼一聽韋孝寬的話就氣不打一處來!他立刻站出來拱手說道: “主公,蕭圓照不是傻子,我們攻克了南鄭西邊的沔陽,他們能不知道么? 蕭圓照會沒有防備么?攻下沔陽以后,再怎么辦呢?最后難道不攻南鄭么?梁國朝廷反應過來了,派兵屯扎南鄭怎么辦?這偷襲的機會不就浪費了么? 走褒斜道可以出現在南鄭城以北,一戰而下攻克南鄭。解決了南鄭,就是解決了漢中的問題,請主公三思。” 李弼的說法也不無道理,不跟對手講什么迂回啊,策略啊之類無用的東西。直接出兵,遇到什么打什么,一力降十會便是了。 只要攻克南鄭,這條線就被打通了,后續關中的兵馬可以源源不斷的支援漢中,遲早可以將所有梁軍都擠出漢中。 韋孝寬的戰術是步步為營,李弼的辦法是一步到位。應該說他們的辦法都不是在瞎胡鬧,都有一定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時期蜀漢與曹魏之間的“漢中爭奪戰”,其核心戰場定軍山,就在沔陽以西不遠處。從這個角度看就能明白,韋孝寬的戰略眼光比李弼強不少。 賀拔岳有些犯難。 府兵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現在只是搭建了一個樣子貨,還遠遠談不上磨合好。這次抽調精兵給李弼,已經算是很大的動靜了。 手里本錢太少,賀拔岳沒有辦法玩什么“以正合以奇勝”的游戲,玩什么多路出擊。要是全軍壓上,一旦戰敗后果不堪設想。如今關中以府兵為核心的野戰軍,還無法大規模集體出動,要練兵也需要一個較為寬松的戰場環境。 很顯然,這次偷襲漢中,戰場情況會很復雜,絕不是大規模練兵的好時機。 賀拔岳現在沒有足夠的,可以如臂指使調度的兵力出征,可機會卻不會一直等到幾年后府兵制改革完成時都還在! 漢中混亂的窗口期或許是很短的,更有可能在明年春耕前就平靜下來! 機會來了,要不要去抓,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難題。 劉益守前世時,那些想往上爬的人,也經常遇到類似情況。 比如說某個人是業務經理,臨時有個大項目來了,進度要求非常高,留的時間非常緊張,平時來說,這種項目肯定是能躲多遠就躲多遠的。 可是這次要是做好了,就能得到一個長期穩定的優質大客戶。 這一單接還是不接? 接的話,需要連續幾天都要工作二十幾個小時,連吃飯睡覺都要爭分奪秒,更是會損害健康。 遇到這樣的情況,是拼一把搏一個將來,還是覺得休息更重要,把項目踢得遠遠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但賀拔岳就覺得拼搏一把很重要,機會不能錯過。 “走褒斜道吧。秋收完了,也有些糧草可以使用。但剩下的還要撐到明年秋收,我們無法再派出第二路兵馬了。” 賀拔岳對眾人沉聲說道。他權衡再三,很擔心采取韋孝寬的策略后,最后戰爭會打成夾生飯,退不舍得丟沔陽,進又無法奪取南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