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直接讓騎兵下馬強攻,憑借火力優勢不是拿不下。但是明軍的傷亡絕對不會小,三千多個棱堡得犧牲多少將士? 所以,一時之間朱慈炯也想不到太好的破解辦法,只能這樣先暫時耗著,于是北線戰場就這樣陷入到了僵持之中。 ……就在北線陷入僵持時,李巖也帶著騎兵第2軍的騎兵第5師、騎兵第6師到達了撒馬爾罕城,與駐守在那里的騎兵第7師、騎兵第8師會合。 與此同時,一個驚人的消息也傳到了撒馬爾罕城。波斯高原的薩維法帝國的皇帝,阿巴斯二世,居然不等奧斯曼帝國第十七代蘇丹穆拉德率領大軍到達,就搶先出兵向東打進帕米爾高原。 看這架勢,阿巴斯二世的目標分明是印度半島。這下李巖也陷入兩難,是回師印度迎擊波斯軍呢? 還是留在撒馬爾罕等待穆拉德拉著奧斯曼大軍到來?又或者兵分兩路,一路回師印度,一路留在撒馬爾罕? 感到無所適從的李巖只能夠發電報給遠在 “海角城”的崇禎。崇禎很快就回復,讓李巖不必理會已經殺奔印度的波斯大軍,就駐守在撒馬爾罕等待奧斯曼大軍以及歐洲十字遠征軍的到來。 道理也非常簡單,撒馬爾罕已經是大明后勤保障的極限。再往西去,李巖所率領的騎兵第2軍的后勤就無法保證。 沒了后勤,再裝備精良、再驍勇善戰的軍隊也毫無勝算。崇禎甚至特意叮囑李巖,不必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一旦奧斯曼大軍或者歐洲十字遠征軍攻勢太凌厲,也可以放棄撒馬爾罕乃至整個中亞地區,直接退守尹犁。 到了尹犁,明軍的后勤保障距離就大大縮短,局面就會完全反過來。在接到崇禎的回電之后,李巖便徹底放下心,在撒馬爾罕加緊戰備。 不過,讓李巖意外的是,不要說歐洲的十字遠征軍,就連穆拉德的奧斯曼大軍也是遲遲沒殺過來,從崇禎27年年中一直等到27年年底,都不見一支敵軍到來。 好吧,現實往往比戲說更加精彩,時局已經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當阿巴世二世帶著維法維帝國大軍遠征之后,整個波斯高原就空了。 于是,慢半拍的奧斯曼蘇丹穆拉德就起了別樣心思,與其花費巨大代價去中亞跟一個素未謀面的國家打一場難以預料的戰爭,還不如趁虛而入滅了薩維法帝國,將整個波斯高原并入奧斯曼帝國版圖,這可是前十六代奧斯曼蘇丹都未能完成的偉大壯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