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地球紀元》
第(3/3)頁
“在兩條星球加速器的推動之下,預計在十五年時間之后,兩顆星球將會到達一個相當接近的軌道。這時,我們會拆除環繞兩顆星球的加速器,以免在后續的合并進程之中受損。”
虛擬畫面之中,兩顆碩大的球體緩緩接近,兩條加速器則慢慢消失。在自身引力與軌道的相互影響之下,兩顆星球終于成為了一對互相環繞的雙星系統,在各自環繞對方運轉的同時,還在圍繞著鳳凰星公轉。
這個雙星系統是不穩定的,它們無法長期維持這樣的狀態。它們的距離仍在不斷縮小,與之相對的則是互相環繞速度的不斷提升。最終兩顆星球開始接觸,并融合在了一起。
這個過程是極端激烈的,在相互的融合之中,會有難以形容的強大能量釋放出來。但爆發總會平息,新的平衡也會形成。在這個過程之中,它的根本形態也會發生變化。它的體積會進一步縮小,密度以及內部的壓力會進一步提升,并達到最基本的聚變要求。于是它被點燃了。
“它會變成一顆不完全形態的恒星,褐矮星。它的表面溫度會被加熱到一千七百攝氏度左右,它的恒星風可以在面包星云之中開辟出大約十億公里的安全地帶。在一段時間之后,它的爆發會漸漸平息,屆時,我們會將兩條加速器重新鋪設到它的赤道之上,并開始為其加速。”
雷震說道:“在融合的過程之中,它們的衛星系統會是什么結局?”
新木星與新土星都擁有龐大的衛星系統,其總量高達上百顆。這些衛星蘊含著豐富的礦藏,擁有極高的價值。便連人類文明的臨時首都也是建造在一顆衛星之上的。
“結局無法預料。”黃淵搖了搖頭:“行星融合為恒星的過程充滿了太多不可預測的地方,我們雖知道結局,但過程仍舊無法完全掌握。據我們計算,這些衛星大概有三種結局。其一,在融合過程之中被甩出去,成為環繞鳳凰星運轉的行星,或者干脆離開鳳凰星系。其二,在過程之中被兩顆氣態行星吞噬。其三,僥幸保存現有軌道,繼續圍繞行星合并之后的褐矮星運轉。但其軌道是不穩定的,在相互影響之下,新的褐矮星的行星系統必定充滿了混亂與撞擊,可能需要數億年時間才會慢慢平靜下來。”
沈清源說道:“總體來說,我們便是以那顆融合而成的褐矮星為船,依靠它的庇護,行駛過面包星云,最終離開這里?”
黃淵點了點頭:“是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