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吃了飯,明日川決定帶春奈再去逛逛校園,開幕式之前就吃了個可麗餅,說實在的也不算是約會。 倒不如借著中午這一小會的時間,跟春奈一起散散步,享受片刻的寧靜。 走下臺階的第一步,他鬼使神差地又回頭看了一眼。 在那剛才吃飯的地方,一抹靈動的馬尾辮一閃而過,仿佛帶起了青春的朝氣。 明日川沒有看清,那馬尾辮的主人便鉆進了屏風里。 “怎么了?”春奈問道。 明日川搖了搖頭:“沒什么,在想待會去哪里玩。” 春奈想了想,突然雙眼一亮:“我知道有一片小花園,去那里吧?” 明日川當然都無所謂,不過當他跟著春奈在校園里漫步到那片花園,卻被眼前的景象給驚艷了一下。 開學快兩個月了,他居然不知道在學校的一隅,居然有一小片郁金香花田! 小花田說大也不大,半畝見方,里面交錯有幾條卵石小路,在卵石小路的拐角處還有幾張長椅。 那長椅是木頭的,樣式做工偏向西方,讓明日川有種漫步在英格蘭城市公園的錯覺。 仁德義塾高中在建校之初其實并沒有現在這樣美麗的校園布局。 大概在十年前,學校大翻修過,曾經從這里畢業的學習園藝規劃的學長學姐們應邀回到母校,幫助母校設計校園。 所以漫步在仁德學院里,總是能在幾十步外就能見到風格完全不同的園藝設計。 上百位學子回饋母校,給仁德學院帶來了全世界各地的園藝風格,甚至于明日川還在校內湖邊見到過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里頗有代表性的四角亭和小橋流水—— 那是仿建的中國滁州醉翁亭和杭州的西湖斷橋。 其實不僅是中國,在仁德學院里能見到許許多多其他國家的園藝展示,那些美麗的景點或是小花園里總是會有一張告示牌,上面留有負責該區域設計的前輩的姓名和對該區域的講解。 而所有的告示牌不約而同最后都會留有一句意思相近的話,大體意思便是“這某某建筑靈感來源于哪里哪里,希望學弟學妹努力學習,砥礪前行,以后有機會出國,親眼看一看這些地方。” 這大概就是仁德義塾高中平時休息的時候,很多用功的孩子愿意在這些地方背書的原因吧? 來自前輩的傳承靜靜地躺在這些地方,等待著后輩們將其撿起來,背負前行。 等到這些后輩們學業有成后,又會給后人再留下傳承,如此生生不息,便是仁德的宗旨。 明日川陪著春奈漫步在郁金香花田里給她拍照,小姑娘捏著自己的裙角墊著腳輕輕點在卵石小路上,偶爾回眸一笑,明日川便也笑著舉起手機,將這一刻永遠記錄下來。 春奈今天穿了一身很好看的碎花小裙子,領口位置有兩片前襟,隨著她的跳動而一上一下地律動著。 借著那明媚的陽光,明日川能看到一抹雪白若隱若現。 雪白之間,是仿佛永恒不變的溝壑。 尤其是當春奈在路口拐角面朝著她輕輕彎腰,閉著眼睛去嗅那飽滿的郁金香時,明日川只能輕咳一聲,將虎口放在鼻下佯裝欣賞風景,將視線移走。 好吧,偶爾還是會瞥一眼。 它……怎么可以這么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