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物理七人團-《學霸的黑科技時代》
第(1/3)頁
楊建平,男,65歲。滬濟大學物理系畢業,曾經在滬江大學任教25年,副教授職稱,從事量子物理研究三十年,在該領域小有建樹。
十五年前,因為和小自己10歲的理學院院長發生沖突,一怒之下辭職回家。
物理學專業和金融、建筑等醫學等專業不一樣,學金融的可以在外面做個財務總監,學建筑的可以做技術總監甚至自己下海,學醫的去醫院某個職位也不是問題。
學物理的辭職后,再就業就比較困難了,除了做教師以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楊建平也嘗試過再就業做老師,他擅長獨自沉浸在自己是世界里,不擅長講課。無論是去一所一本院校做老師還是去中小學做老師,他都失敗了。
最后待業在家,獨自從事量子物理學的研究。
楊建平畢生的夢想就是想去看看大型粒子對撞機,去采集那些實驗數據,完善自己的實驗。
物理學副教授的待遇本來就一般,經費也很一般,辭職后什么收入都沒有了,在滬江市這種高水平的生活地段,楊建平混得很慘,雖不至于吃不起飯穿不暖衣服,但是除了吃飯穿衣以外做別的事就得三思了。
65歲的楊建平身患多種疾病,要不是小初通過大數據的篩查發現這個人,世界已經將楊建平遺忘。
這個人蕭銘也忘了。
“做個全面的體檢,請最好的醫生為他療養,一位優秀的科學家比一千個成功的商人還要重要。”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向楊建平這樣慘,也有不少研究所和高校的成功人士,只要他們在學術上有建樹適合盤古科技未來的工作,蕭銘都要了。
蕭銘圈定的要的總人數是7人。
量子力學的研究并非僅僅是為了量子芯片,而是開啟未來自然科學基礎的鑰匙,它在未來將和1+1等于2等基礎數學一樣重要。
蕭銘讓錢怡的團隊制定招聘方案,缺錢的給錢,缺平臺的給平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