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潘沙星科技指南讓蕭銘擁有完美的答案。 放射性物質(zhì)采用自然界中最常見,對人類幾乎沒有傷害的C14。 半導體材料采用盤古科技已經(jīng)完全掌握技術的碳化硅。 保護外殼用一層薄薄的鈦合金,該金屬能夠有效防止輻射溢出又能夠保護微核電池的內(nèi)部結構的完整。 單位體積的C14比起環(huán)238,鈾238等肯定要小,因此產(chǎn)生的電量非常小。 那么怎么提高電量呢? 技術指南給出了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 在傳統(tǒng)的核電池中,半導體材料并非能夠完全捕捉放射性材料溢出的電子,因此導放射性材料利用率不高。 而使用碳化硅作為半導體材料,首先要要將碳化硅結構制造為空間折疊堆積結構,在這樣的結構中,將會被雕刻出許多的坑。這種坑其實就是類似于捕捉糾纏粒子的色心,不過是人工雕琢的罷了。 在折疊的結構中,能夠保證C14溢出的電子全部被利用,如此能夠形成相當可觀的電流。 在技術資料之中,指甲蓋大小的微核電池能量有5W左右。 而且碳化硅因為材質(zhì)的原因,受到輻射后消耗量很小,平均功率開啟的情況下,一枚電池的壽命大約在五年左右,滿功率的情況下約三年左右。 這個壽命是碳化硅折疊接受電池的初級階段,也是盤古科技能夠達到的階段。 在基礎材料科技取得更大的進步事,當碳化硅能夠形成二維折疊時,電池的壽命就能夠達到永久。 蕭銘不奢求永久,電池擁有三年的壽命,已經(jīng)是科學技術的重大進步了。 例如使用智能手機,90%的人幾乎都是每天兩充,甚至還有不少手機重度使用者一天三充四充,不少主播手機就沒有離開過充電寶。 要是手機可以三年不充電是什么感覺? 出門只需要帶手機,不用帶電源線和接頭,不用帶充電寶,不用四處尋找電源插座,然后拴著鏈條的狗一樣守在插座那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