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然物理學》,全球最著名的物理學術性刊物,是全球物理實驗室以及高校物理專業必須訂購的學術性期刊。 這里擁有全球物理學最前端的知識和研究成果,二十世紀以來,獲得全球物理學領域知名獎項的論文大部分都在《自然物理學》上有過重要報道,由此可見《自然》雜志在全球物理學學術界的影響力。 作為西方權威性的學術雜志,《自然》很少刊登夏國人的學術性論文,除了《自然》認為夏國的學術水平達不到西方的水準以外,還有就是最近幾年夏國內部爆出好幾起學術丑聞,引起了全球學術領域的高度重視。 幾年前,《自然》就因為論文實驗不嚴謹等問題抄襲問題撤銷過某夏國科學家的論文。 因此,在對夏國來稿審核要更嚴格一些。 同樣是東亞國家,同等的標準,東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能夠過,夏國的就不一樣能夠過,這是《自然》內部不成文的規定。 但是,這個規定對盤古科技不管用,在學術領域,包括《自然》在內的學術機構都字盯著盤古科技,這家公司在學術界似乎就是個怪物。 《自然》編輯部前段時間還在為盤古科技沒有將吞噬II菌落處理污水的論文發表到自己雜志上耿耿于懷,沒有想到這邊盤古科技就把最新的論文發了過來。 物理編輯部當然非常重視,主編費爾直接將盤古科技《碳十四微核電池以及放射性材料、半導體材料能量公式和色心常數的探索》這篇論文從眾多的論文中提了出來,并且召開編輯小組會議,對論文進行評議。 物理編輯小組的成員除了文字工作以外,還有高校的教授。 他們將從文字、邏輯、可行性等多方面對論文進行研究,并且給出評價,評價通過后就可以直接發表。 “這是夏國人寫的?”剛剛打開論文的第一頁評議小組的成員們就驚嘆一聲。 論文不要求多么優美的文字,但是邏輯一定要清楚得體。 夏國人的語言邏輯方式和英語還有一點點差距,所以許多來自夏國的論文語法錯誤百出,盤古科技的論文更像是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科研工作者撰寫的。 費爾提醒道:“這是他們翻譯軟件自動翻譯的,伙計,別在語言上過多大家糾結,我們關注的是內容。” 費爾身邊,一名老人撫了撫架在鼻梁上的眼鏡,仔細查看著論文的內容。 老人名叫普利莫今年七十六歲,劍橋大學物理實驗室副主任,也是物理學方面的專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