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是的,不管是三個化學實驗室還是三個生物生命實驗室,對外統一名稱就是秦元清實驗室,以秦元清的名字命名。 這個超級計算中心,不僅僅可以提供水木大學科研計算所用,更是可以廣泛應用于昌平區高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數字城市建設以及科研領域,還可應用于城市抗震減災、基因組學研究與應用、藥物設計、生物分子動力學模擬、數字媒體和動漫渲染、輿情監控、應急智能決策等方面。 為何說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如何,看看當地高校就知道,就是這個原因。一個地區高校如果拉胯,沒有力量,那么地區經濟肯定不咋樣,因為沒有人才沒有創造力,高校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力量對于地區經濟沒有什么作用。相反如果高校強大,那么地區經濟肯定一流,因為高校的科研成果、技術力量、人才都可以有效的拉動地區經濟發展。 為何京城、魔都、羊城、鵬城能夠成為一線城市,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高校云集。 比如京城的中關村,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科技公司誕生,一個中關村的產值就超過很多二線城市了。 秦元清對于微信沒有感覺,但是對于自己的實驗室,那還是投入非常大的熱情,很多實驗儀器設備還是他拜托自己國外朋友訂購的,水木的力量還是有些不夠。 就是超級計算機,也是他親自打報告申請,而且合同價開到了35億元,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性能先進是先進,但是造價也非常的高,據說造價達到了25億元。而且日后運行的時候,每日耗電費達到了60萬元,要是一年持續運轉,單單電費就需要2.2億元了。 當然這也是秦元清的優勢,很多單位想購買超級計算機,但是就是買不到,這種東西你有錢都買不到。 當然買了超級計算機后,也不是就這么用的,秦元清到時候還得研究一套操作系統以及各個軟件程序,以此替換掉原來的系統,科學研究和其他東西不一樣,有些別人研發的軟件是不能用的,也許只是小數點某一位不一樣,但是計算結果就是天差地別。 秦元清就是打算弄個漢語言出來,到了現在秦元清已經有數了,用英語作為計算機語言,是沒辦法支撐人工智能的誕生的,因為現在的程序太繁瑣了,一個操作系統可能就是幾千萬行甚至幾億行編碼,然后邏輯結構又不夠,怎么可能誕生人工智能。 很多人在互聯網論壇中,大談人工智能,實際上基礎底層沒有解決,沒有人能夠搞定人工智能,哪怕搞出來,那也是偽人工智能,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包括量子計算機,也一樣,都得從底層解決,不然的話想要誕生真正的量子計算機,難度是大得超乎想象的,也是無法應用于商業,頂多勉強算是實驗室產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