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發展中醫、中藥,是一個大課題,歷史性的大課題,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扭轉乾坤的,而是需要一群人的長時間共同努力。 歷史上,中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在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在中醫的歷史上也涌現了一位位神醫對中醫的發展起到重大的作用,比如扁鵲,比如華佗,比如張仲景,比如孫思邈,比如李時珍等等一位青史留名的神醫。 而近現代中醫的頹勢,主要也是兩方面,一方面是華夏文明飽受苦難,脊梁被打斷了,那股自信沒有了,不但對華夏文明起懷疑,連帶著華夏文明的組成部分中醫也被懷疑了。另一方面,則是西醫規模化、產業化的沖擊,這方面也是重要因素。 再者就是藥材藥性的變化,使得中醫很多藥方的作用減弱了。 當然也有一部分藥方依舊保留著很好的效果,比如水仙市的一寶———片仔癀! 秦元清要推動中醫、中藥的發展,也是針對兩方面,一方面是中醫的培養,成體系、成系統的培養,使得中醫的養成速度加快,不能像以前一個中醫一輩子就培養一兩個、兩三個中醫。另一方面,就是藥材的培育以及藥方的重新修正,使得中藥藥材和中成藥可以大批量保質保量的生產。 在他看來,中醫、中藥是大有可為的,在治病、養身方面,它們具備著極大的優勢。 中醫手段,可不僅僅可以醫治白血病,同樣也可以治療很多疑難雜癥,不管是艾滋病還是癌癥方面,中醫實際上也有很大的施展空間。 締造一個萬億產業,秦元清是一點也不懷疑。 也正是如此,可以融入進西南地區的開發與發展之中。 結果在秦元清的推動下,水木大學的醫學院,多了十個有關中醫的課題研究,其中囊括了藥材、藥方、經脈、穴位、艾滋病、癌癥等等方面。 一些成名的老中醫,也受到了邀請,加入到水木醫學院當個教授,一起投入研究。 6月份的新聞熱點在于白血病的攻克,在于華夏高考。而7月份的新聞熱點,在于高考考生的高考分數和填報志愿。 各省高考成績名列前茅的考生,填報哪個名校,成為新聞的熱點聚焦。填報水木,那不是什么大新聞,如果沒有填報水木那才是大新聞。 得利于水木的不斷發展,與燕大拉開了距離,名列全球十大名校榜單,再加上水木的教育資源和各方面的福利,使得水木具備著強大的競爭優勢,往往尖子生第一選擇就是水木。 當然,這個世界從來不差個例,總有一部分高考狀元會選擇其他名校,比如燕大,比如哈工大、北航、中科大等等。 高考尖子生加入水木不是大新聞,加入其他名校才是大新聞。 每次出現這種新聞,然后各個新聞就會用放大鏡去觀察水木,放大各種問題,然后就是口誅筆伐,造神再毀神,簡直是太輕車熟路了。 秦元清在這段時間不但沒有更忙碌,反而顯得更加輕松,學校的事物他逐漸都放手給徐嘉憶,由徐嘉憶進行處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