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42章 緬甸-《蝶與諜》


    第(3/3)頁

    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云南接壤。

    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后方。

    緬甸對于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在短時間內席卷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

    中國積極準備并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英兩國于1941年12月23日簽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遂告成立。

    中英雙方在防衛緬甸問題上原則一致,但由于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

    然而,1942年1月4日,日軍開始進攻緬甸,英緬軍節節敗退,日軍迅速進逼仰光。

    這時,英方才吁請中國軍隊入緬援救。

    2月16日,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滯留于滇緬邊境待命的第5、第6軍依次入緬,緊急向緬南、緬東地區開進,在英緬軍司令胡敦的統一指揮下對日作戰。

    但是,由于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

    這主要由于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后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并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

    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余公里,浴血奮戰,屢銼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借一團之力與數倍于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

    新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