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直密切關注著這株天地奇株狀況的武成侯王翦,渭陽君贏係,右相馮去疾,左相李斯等人,也不由偷偷松了口氣。 只要那奇株還活著就好。 那就還有希望。 李斯、馮去疾和蒙毅,加班加點地整理著大秦歷代先賢的功績,畢竟,誰能入忠烈祠,是一個極為嚴肅的問題。 其他的人還好說,有兩個人的評選出現了巨大的爭議。 公孫鞅和白起! 公孫鞅乃是真正的天才。 在秦國主持變法,秦朝的戶籍制度、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乃至于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都出自他的手筆。 重農抑商、獎勵耕戰! 他的變法,是大秦強大的根本,大秦自此,才逐漸富強,雄起于雍涼之地,一躍而成為令山東六國聞之色變的強秦。乃至于一直到現在,秦朝的很多根本政策,都離不開公孫鞅當初的影子。 不僅如此,此人就算是軍功,也同樣顯赫。 曾經親自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 他披荊斬棘,銳意進取,以大無畏的精神,為大秦硬生生闖出一條通天大路,這樣的人,按照進入忠烈祠,毫無爭議。 但歷史的有趣之處就在于,這樣的一個人物,最后卻被逼得不得不起兵叛亂,到最后,就連尸體都被施了車裂之刑。 主導者,秦惠文王嬴駟! 也就是秦始皇的老祖宗。 關鍵是這位嬴駟,并不昏庸,借公孫鞅的人頭,消弭了宗室和朝野的怨氣,卻保留了商鞅變法的成果。在位期間,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公孫鞅,也就是商鞅的功勞大不大? 但是要請商鞅入忠烈祠,就是對秦惠文王當初的否定! 但這一次,以李斯為代表的法家,態度卻十分堅決,不斷有人都站出來,據理力爭,請求朝廷,考慮商鞅對大秦不可磨滅的貢獻,赦免商鞅的罪過,準許商君入忠烈祠。 當今陛下,明顯的不是始皇帝,雖然沒有說,但他采用人材,治國理政,卻已經呈現了百花齊放,博采眾家的征兆。 自商鞅之后,法家生存的空間首次受到威脅。 如今,朝廷和陛下要修烈士碑,筑英烈祠,自然要借著這個機會,為法家正名。 至于白起。 也差不多是這么一個棘手的問題。 后人認識白起,大多記得他的長平之戰,一戰而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兵,認為他是一個殺神。其實,這只是一種片面的認知。 白起一生當中,僅擔任秦軍主將的年限,就高達三十余年。 他料敵如神,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先后攻城,七十余座,威震六國,其大名可止小兒夜啼。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后又一個杰出的軍事統帥,他與廉頗、李牧、王翦并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其功勞,比王翦父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他死于抗命。 他進諫被拒后,屢次拒絕秦昭襄王的征召,被秦昭襄王下令賜死于杜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