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當地石炭的大規模挖掘,有了充分的燃料,三郡就地取材,燒制了大量價格低廉的青磚,加上火藥的使用,大大加快了石料的采集,經過一年來的修建,三座雄偉的郡城,已經初見規模。如同三座不可撼動的大山,屹立在漠北草原。 令人望而生畏。 在朝廷的引導下,以三大郡城為輻射點,沿著草原上的河流,多出許多牧民定居點。 如今,這些當地的牧民,在放牧之余,也在當地官府的鼓勵下,開始學著中原遷徙到此處的百姓,開荒墾田,種植小麥,如今第一季春小麥,已經喜獲豐收。 許多牧民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若是能定居下來,有個可以遮風避雨,冬暖夏涼的住處,誰愿意餐風露宿,逐水而居,過那朝不保夕的苦日子? 上郡,被當地人命名為公子渠的工程,已經順利完成。 因之而受益的百姓,多達數十萬人。 有了公子渠的灌溉,當地官兵和百姓,辛辛苦苦開墾出來的荒田,搖身一變,成了可以旱澇保收的良田。 如今第一季糧食,也喜獲豐收。 產量雖然還不如關中等地,但這已經足以讓當地貧苦的百姓喜出望外??な匮用刻於紭返煤喜粩n嘴,每天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上郡能有今天,全賴當今太上讓皇帝之功!” 河西郡。 在蕭何、章邯等人的治理下,如今早已經變得一片欣欣向榮。 從種植當中得到甜頭的當地牧民,已經開始學著種植小麥,以及如今在關中賣得極為火爆的白疊子。數年前,誰能想到,野地山坡上無人問津,就連牛羊都懶得嚼一口的白疊子,如今能成為風靡大秦的好東西。 上好的棉花,甚至比皮裘都值錢! 自從今年冬天,太上皇和當今陛下,在人前穿過幾次棉衣之后,本來沒多少人知道的棉衣便成了如今咸陽勛貴追逐的新寵。 自上而下,無不以有一身棉衣為榮。 這種風氣之下,河西的百姓,因為最早成規模地種植棉花,真是狠狠地賺了一筆。 當然,這是第一年,恐怕今年就未必那么好的運氣了,如今不要說河西,就連關中的很多百姓,都開始嘗試在自己的家的院子里,亦或者是剛剛開墾出來的荒地上種上幾株棉花。 不是不舍得在良田上種,是朝廷不允許…… 民以食為天,如今糧食才是第一位的,在這個物質極度缺乏,糧食還不足以保障百姓吃飯的時代,趙郢可不敢任由老百姓,把良田都改成棉花地。 那樣真的會死人。 不過,不管如何,棉花的種植,已經徹底進入了下層百姓的視野。 因為商貿的往來,百越之地的當地居民,也逐漸從中嘗到了甜頭,與當地駐軍和官府的關系,進一步緩解。 沒誰會跟吃飯有仇。 跟秦人交往,能換來好東西,能讓自家的家人過上好日子,除了極少數心懷鬼胎,想要繼續作威作福的頑固分子,普通百姓真沒那么大的心勁兒跟朝廷的人打生打死。 尤其是,如今很多當地的寨主侗主,都是蒙恬的姻親。 很多問題,也都能坐下來慢慢談了。 當然,非要說有什么副作用,那也有。 那就是這兩年,蒙恬又給蒙策他們一口氣添了十幾個小兄弟,小姐妹,蒙家的家族成員再次得到了極大的補充,而且就眼前這個架勢,恐怕未來幾年,還有迎來一個小高峰…… 趙郢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是哭笑不得。 不過,自家的大將軍戰斗力強,那也是一件好事,別管是說服,還是睡服,總究還是把人給降服了。大家安安穩穩地生孩子,就挺好的。 想了想,趙郢看向一旁正滿臉憋笑的張蒼,這貨,這半年來,天天在宮里上值,晚上就到春風樓這些場所逍遙快活,變得越發白白胖胖,看著有幾分憨態可掬了。 “看什么笑話!去,準備些上好的枸杞,人參鹿茸什么的,給蒙大將軍送過去,讓他好好地保重身體……” 看著張蒼這貨幸災樂禍地下去準備東西,趙郢不由念頭轉動。 是該給這貨還有張良他們幾個找個媳婦了。 這么好的基因,不好好的利用起來,委實有點暴殄天物了。 關于南陽郡、南郡、長沙郡、衡山郡、廬山郡和會稽等郡的報告,如今也擺在趙郢的面前。這些地方,原本就頗有潛力的地方。 如今在朝廷一以貫之的政策之下,成果越發可喜,與去年相比,圩田開荒的畝數越來越多,已經逐漸找到經驗的當地百姓,對漚肥和占城稻的栽種也越來越有心得,莊稼長勢越發喜人。 值得一提的是,大運河的開掘進度,遠遠超乎了趙郢的預料。 會稽郡境內,幾乎已經全線竣工! 其余郡縣的進展,也極為可喜。 果然,無論什么時代,用切實的利益驅使百姓,都比用威權和大道理驅使更加有用,也更加高效。 當然,如今最受人熱議的,被人津津樂道的,還是當今陛下的求才若渴,對人才的重視培養。在繼阿房學宮之后,又親自下詔,把宜春宮改建成宜春格物學宮! 主修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以及一門被當今陛下命名為生物學的科目。 宜春格物學宮門口,有當今陛下的親筆題詞。 “格物致知,造福大秦?!? 蒼勁有力的八個大字,代表著當今陛下,對天下學子的殷切期許。宜春格物學宮,也作為獨立于阿房學宮這個百家爭鳴的大學堂之外的官方存在,與各地的逐漸興起的新式學堂直接對接。 各地新式學堂畢業的學子,會擇優選拔,入宜春格物學堂學習深造,凡是在宜春格物學堂順利完成學業的,不需考核,便可直接安排進各級衙門,尤其是少府,以及大秦鹽鐵石炭等官營作坊,擔任職務。 不愿意接受朝廷安排者,也可以跟其他學堂一起,參加朝廷科舉考試。 因為宜春格物學宮這種特殊的官府性質,甫一出來,就轟動了整個天下,同時也讓各地原本對于新式學堂頗有些異議,擔心這些學子未來前途的聲音,一下子消散大半。 尤其是一些有孩子在新式學堂讀書的普通百姓,貧苦人家,更是歡欣鼓舞,奔走相告。 跟很多貴族豪門相比,尋常的百姓沒有那么大的野心。 自家孩子能混入朝廷的作坊擔任個職務,亦或者是能僥幸被安排進少府,那已經是天降之喜,祖墳冒了青煙,足以改變家族的命運了,哪里還管他有沒有什么更加遠大的前途? 一時間,宜春格物學宮受到了無數大秦人的熱捧。 畢竟,相較于那些形而上的學問,大家覺得,還是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學問更靠譜,學會學不會,學好學不好,自己都一清二楚。 不像有些學問,自己會不會,會多少,心里都含糊。 遇到些不自知的,一肚子草包,可能都覺得自己學究天人,是滄海遺珠。 另外,一件大事,在民間影響沒有那么大,但是在軍中卻引起了山呼海嘯一般的反應,若是論其影響,尤在宜春格物學宮在地方上的影響之上。 當今陛下調撥私孥,把曾經的新兵大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在原地修起了一座占地頗廣的軍事學堂——大秦第一軍事學堂! 這是大秦皇帝私人出錢修建的皇家私學! 而且,當今陛下將親自出面,擔任學堂的第一任山長兼兵法教習! 學堂正式開通之后,當今陛下將抽時間,親自為學堂的學子講授兵法和戰陣廝殺之道。 武成侯王翦,太尉繚,被陛下禮聘為副山長,主持學堂日常事務,大秦宗正贏係,與賦閑在家的老將軍蒙武為政教長,主抓學堂思政,保證這所軍事學堂思想的純粹性。 在咸陽安享晚年的老將軍屠睢,被當今陛下特意請出來,擔任學堂的總教官,眉縣孟西白三族的老族長,以及一些從軍中退下來的老將,都被請進學堂,擔任學堂先生。 其他一些,如有過軍中經歷的內閣首輔大臣曹參,御史中丞陳平,以及稽查司司長張良等朝中大臣,也大都擔任著大秦第一軍事學堂客座先生的職務,政務之余,要抽時間,去為學堂的學子上課。 教授兵法和軍武進退之學。 師資力量,堪稱豪華! 當然,作為回報,朝廷會特意抽出一部分錢款,為這群先生進行補貼,并計入年底的政績考核。 而學員,除了皇家子弟外,一律自軍中選拔! 都是一些忠心耿耿的老卒。 只要能在學堂內順利完成學業,出了學堂,便能以天子門生自居。 如今學堂雖然還在改建之中,第一批正式學員還沒有定下來,但早已經轟動了整個天下,各地官兵名額的爭奪,也進行的如火如荼,讓不少人鉚足了勁兒。 正在阿房學宮閑居,閑暇之余,會偶爾到阿房學宮上幾節星象之學的黃石公,聽完之后,忍不住悵然嘆息。 “自此之后,天下各家兵法之道,恐怕無人能出大秦軍事學堂之右了?!? 他很清楚,這是幾乎是一個顛覆性的轉折點。 自此之后,一些敝帚自珍,想要憑借著一點家傳兵法,就能受到帝王將相熱烈追捧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了。 像自己昔日,在圯上調教張良的那種往事,以后也會漸漸絕跡。 一個天下將領出皇家的時代,即將正式開啟…… …… “陛下,那位綏遠侯又讓人送來了一大批金銀財貨,奇珍異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