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局勢逆轉-《始皇萬萬年》
第(2/3)頁
原來曹軍可不止一個虛晃一槍,促使秦軍分兵各個擊破,他們還接著與張蒼交換國書之時盜得印章圖案樣式,做了假圣旨。
沒等大典開始時他們就讓人辦了秦軍在關外游蕩,等秦政等人一進入會盟地,曹軍就上門騙關了。
哪知道李贊先一步入城,看出其中有詐,假裝開城門圍殺了曹軍部分精銳,嚇退了敵軍。
結果曹軍故計重施,在函谷關外佯裝大軍圍城,搞得李贊產生誤判,不敢輕易出關進而延誤了救援。
所以說他功過明顯,全看秦政怎么決斷,秦政讓童貫扶他一來是給了他個臺階下,二來也是告訴他,指揮權已經交給了童貫,算是一個警告。
等他終于解釋的差不多了,秦軍大部隊才算是都趕到了,加上秦政手里近兩千的士卒,秦軍大概有七千五百多人。
而據秦政他們試探曹軍最多不過三千人,而秦軍加上趙高部已有小九千,再有商軍牽制,局勢瞬間逆轉!
于是秦政重新上了魚彌的戰車,拔出劍道:“朕封李贊為此戰副將張蒼為行軍司馬,眾將士隨朕殺回去,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秦軍紛紛舉起武器齊聲高喊道:“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一時間氣勢磅礴,聲威震天。
就在秦軍再次往回殺時,他們救援的對象趙高部已經撐不住了,千五百人的秦軍損失比例已經高達三分之一,這在古代軍隊中是不敢想象的。
一般古代戰損達到一成就已經時崩潰邊緣了,秦軍能夠堅持這么久的原因主要是秦軍的作戰風格以堅韌為上。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秦軍作為步兵為主的方陣,要跑也跑不了,堅守陣地還能抵擋一段,一旦潰逃就是必死無疑。
但是面對這樣的“大好局面”夏侯惇卻怎么也開心不起來,一來他奪函谷關的計劃失敗了,二來圍堵秦軍的計謀也沒有好消息傳來。
如此一來他的戰利品只有這區區幾千秦軍,而且還賠了一個漢獻帝劉協,這要是讓秦軍逃回關中以后就是拿了商地也不見得能守得住,更別說入關了……
到時候曹操就是能公然稱帝,權威也會大打折扣,完全不能起到禁絕流言蜚語的作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