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遼東對策-《大明1624》
第(1/3)頁
本著朱由校對勾欄的貢獻,差點就成了勾欄的形象代言人,可誰都沒想到,他轉頭就對勾欄課以重稅。朝廷旨意下達的那天,帝國的整個勾欄業頓時炸鍋了,這次的稅真的收得太重了,規模就算小一點的勾欄,每年都要上繳近百兩白銀。
勾欄的人可不敢罵朱由校,這個時代可沒人權講,罵皇帝可是十惡之一的大不敬,如果被抓到了可是要殺頭的。朱由校不敢罵,可是駱思恭卻是倒霉了,光榮地成為了背鍋俠,被勾欄的人在背后罵慘了。
這一條旨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整個勾欄場所都要漲價了,而且是要大幅漲價。間接的后果就是注定勾欄場所也將進入規模化產業化,以前的小場子在重稅之下,要不倒閉,要不就只能偷偷摸摸地營業。
中國人是很聰明的,這條旨意的下達的當天,就有勾欄場所在商量合并的事情。畢竟兩家合成一家,就意味著一年要少繳百兩白銀。
相對來說,廢除賤籍的旨意在民間影響就小多了,畢竟賤籍影響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但這條旨意,卻是讓這一小部分人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要知道,在古代,賤籍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不但不能參加科舉,而且很多職業都不能做,只能從事賤業,甚至都不能與普通百姓通婚。
朱由校這條旨意,使得后來在招募新軍上,招募進來了許多以前是賤籍的人,當然也有憑借軍功名揚天下的。
而在京師設立衛生局這樣的事情,影響還沒有出來,畢竟衛生局還在建立之中,老百姓都不知道意味著什么。
在朝廷上影響最大就是,葉向高告老還鄉,韓爌升任首鋪,李宗延和王紹徽兩人入閣。對于這個事情,閹黨這邊沒人反對,而東林黨這邊這次也沒人反對,表面上奏章是葉向高寫的,皇上只是批準了葉向高的奏章,但外人看起來更像是一場交易,交易內容就是韓爌升任首鋪換取王紹徽入閣。
當然中間派有人上了幾份奏章,反對王紹徽入閣,但一切都波瀾不驚。
二月底,顧秉謙的案子也已經結案,這次朱由校算是網開一面,顧秉謙被抄家,流了三千里。這次抄家,朱由校又獲得了十多萬兩白銀和一大批贓物。雖然抄顧秉謙的家這個舉動被許多大臣反對,甚至包括有些東林黨人都反對,但朱由校依然一意孤行將顧秉謙的家給抄了。
朱由校作為一個現代人,根本就不在乎自己所謂的名聲,文臣以前對付皇帝的那一套對他來說根本沒有任何作用,那怕是死諫也根本無法影響到朱由校的決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