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一章 遼東風云-《大明1624》
第(1/3)頁
再次感謝不落小子和198215dai的打賞!謝謝!
……
內閣大臣周應秋此時也上奏請求禁止民間的金銀流通,民間金銀可以在指定的時間兌換成銀元、銅元或者寶鈔,同時允許南京鑄錢廠印刷大明寶鈔。
這可是一個瘋狂的斂財計劃,民間的藏銀數以億計,那怕只有一部分將其置換成朝廷指定的貨幣,朱由校也能獲得非常巨額的一筆收入。
朱由校思考再三最后同意了周應秋的建議,他現在真的很缺錢,這種光明正大的合情合法的搶錢,他必須得做。
“宋愛卿,朕準備同意給事中陳堯言和閣臣周應秋的建議,禁止民間的金銀流通,民間的貿易只允許使用朝廷指定的貨幣。同時朕將增發一文,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種寶鈔,取消半錢銅元,今年要保證市面上寶鈔的流通金額達到一千萬兩。”朱由校說道。
寶鈔到底要印制多少,現在缺乏準確的統計數據,朱由校也無法知道需要印制多少,多了,會出現通貨膨脹,少了,會出現通貨緊縮。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目前市面上寶鈔是供不應求的,這才使得銀元同時流通。朱由校也使用了一種笨辦法,就是根據帝國銀行的銀元銅元數量以及黃金儲備情況來確定需要印刷多少寶鈔,然后在此基礎上每年增加百分之五的印刷量,當然這其中還必須扣除寶鈔因損壞等原因無法流通的這部分量。
朱由校預計在十到二十年之內,寶鈔將會完全取代金屬貨幣,成為帝國的唯一貨幣。這是一件有利也有弊的事情,朱由校決定將金子被作為帝國銀行的資產儲備起來,他最后的目標就是建立金本位的貨幣制度,為后世制定一個勉強合乎市場規律的貨幣法。
而帝國為了準備對后金的決戰,大量的戰略物資被送往遼東,后金也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味。
“陛下,根據遼東探子回報,遼東地區建虜的探子明顯增加,臣以為建虜已經得知帝國即將要對建虜用兵的消息。”王賽兒說道。
“朕要求東廠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肅清遼東一地的探子,同時加大對建虜的滲透。”朱由校命令道。
“諾。”
“現在在遼東一地,帝國與建虜的沖突不斷,雙方的斥候時常會有小規模的沖突。”王賽兒繼續說道。
“雙方的斥候時常沖突?”朱由校問道。
“是的,建虜除了大量使用探子之外,還明顯增加了斥候的數量,建虜的斥候數量比年初已經翻了一番,而孫閣老為了應對建虜的斥候,也相應地派出了大量的斥候。”王賽兒回答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