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印花稅-《大明1624》
第(1/3)頁
“從天啟五年朕提出十條新政以來,到現在已經是天啟十三年年尾了,這中間已經過去九年了,新政還只是推行五條,實際是需要推行只是四條而已,而《專利法律》并不需要花費朝廷太多的心思,照這樣的速度推行下去,需要二十年十條新政才能推行到全國,然而到取得成效卻還需要一段時間,到時候還不知道朕在不在人世了?”朱由校說道。
“陛下,臣以為可以選擇……”韓爌話剛出口,就被朱由校打斷了,朱由校接著說道:“十條新政中,稅制改革是所有新政的基礎,有錢才能辦事,沒錢什么事都辦不成,這次稅制改革必須開始逐步的實行,而且稅制的改革在山西、陜西、河北等省試行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為何在整個帝國就不能執行呢?朕要求在下一屆內閣當政之前,必須完成稅制改革,要不就提前進行內閣閣臣的選拔?”
對于朱由校堅定的態度,內閣的眾位閣臣一時之間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孫承宗見狀說道:“陛下的稅制改革中主要是三條第一條是將商稅提高到十五稅一,第二條是在帝國開征資源稅,第三條是便是征收印花稅,臣以為可以先執行印花稅,此稅算取微用宏,民間的反對聲音必定會很小,印花稅每次征收只征收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而已,但在帝國日常生活中每日牽涉到契約、憑證等等之類的單據非常之多,就算每次只取千分之一,但加起來也是一筆非常巨大的金額。”
印花稅是荷蘭人在1624年開始推行的一種新稅種,當時荷蘭政府發生經濟危機,財政困難。荷蘭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困難,便想通過增加稅收的辦法來解決,但又怕人民反對,政府便想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但卻始終都想不出。于是,荷蘭政府就采用公開招標辦法,以重賞來尋求新稅設計方案,謀求斂財之妙策。印花稅,就是從數千個應征者設計的方案中精選出來的杰作。
“臣附議,稅制改革應該逐步進行,印花稅可以先在帝國推行。”郭允厚也贊成道。
“三年三步,稅制改革必須在三年之內完成。”朱由校說道。
“三年的時間雖然有點急促,但卻是可以嘗試的。”孫承宗點頭道。
……
稅制改革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可朱由校剛回到后宮就受到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徐光啟病逝。
僅僅兩天之后,山東巡撫袁可立病逝。這兩人都是大明的賢臣,而且兩人都是同年生卻又同年逝世。
在一個月之內朱由校先后痛失兩名得力的大臣,使得整個帝國仿佛都有些悲傷。自從得知兩人病重的消息,朱由校調集了所有能夠調集的人力物力,但也僅僅只幫兩人多拖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