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安正國城之戰-《大明1624》
第(1/3)頁
再次感謝198215dai的月票支持!
……
明緬此戰影響到了整個中南半島所有國家,大明在中南半島的擴展,使得阿拉干王朝和安南深感威脅,在東吁他隆王的呼吁下,東吁、阿拉干、安南三國結盟。而暹羅卻一直是大明屬國,這次大明南征,暹羅國王巴塞通王毫不猶豫地站在大明這邊。
安正國城外現在是重兵云集,東吁和阿拉干的十五萬盟軍與許成名和馬祥麟率領五萬大軍在此對峙。而暹羅國王巴塞通王親率五萬大軍北上逼近東吁的蒲甘城。安南的六萬大軍西進已經進入了樂凡蠻地區。
安南的六萬大軍與暹羅的五萬大軍現在都在觀望,整個中南半島的眼光都聚焦在安正國城。這次戰爭關系到整個東南半島的未來格局。
九月二十日,明軍與東阿盟軍展開了第一次交鋒。
雙方都大量裝備了火器,東阿盟軍的火器都是鳥銃,而作戰的方式來自與葡萄牙,但在1613年,東吁王阿那畢隆將葡萄牙人趕出緬甸之后,東阿盟軍的火器就一直停滯不前。而明軍卻是裝備了燧發槍和大量新式的火炮。
第一天的戰斗是東阿盟軍主動發起的,東阿盟軍在人數擁有絕對的優勢,這使得他們敢首先發起進攻。
雙方的戰斗一開始就是依靠步兵結陣對射,明軍的燧發槍最大的優勢發火率和射擊精度要比鳥銃高,而且使用更方便。而且東阿盟軍在火器訓練上遠遠不如明軍。
尤其是埋伏在大軍中的神射手雖很少,但他們利用天啟槍射程上的優勢,不停地射殺東阿盟軍的指揮官,更讓東阿盟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攻勢。
這一切使得明軍獲得一邊倒的優勢,僅僅一個多時辰的時間,東阿盟軍就支撐不住率先撤退。
東阿盟軍在第一天吃了一個大虧之后,第二日便放棄了攻勢,采取了守勢。但第二日明軍也沒發起攻勢,明軍還在等重炮運送過來。
第三日,大雨。
東阿盟軍知道在雨天會影響火器的使用,他們在第三日再次主動發起了進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