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絕境-《大明1624》
第(2/3)頁
“此戰不但事關帝國的前途,而且事關你我的前途,此戰絕不能敗,我建議應該立刻向陛下向大都督府申請調集重炮支援。”趙率教建議道。
“此地距離京師路途遙遠,等不到重炮送來了,除非直接拆除城池的重炮。”袁崇煥說道。
“拆除城池上重炮風險太大,而且必須經過大都督府同意,否則是違反軍紀的事情,但濟南都督府的海軍還在錦州城外,我們直接從軍艦上將重炮拆下來更好,而且只需要許成名同意即可,事后再跟大都督府備案。”趙率教建議道。
“這個建議好,我立刻去找許成名許都督商議,你這邊切記不可冒進,一定要放慢進軍的速度,保持與中軍的聯系,距離盛京越近,危險越大。”袁崇煥叮囑道。
“諾,我這邊一定會注意與中軍只保持半天的路程?!壁w率教回答道。
……
多爾袞的四萬大軍一直退到了三岔河口,在原三岔河衛駐扎,與盛京互成犄角之勢。而趙率教率領的三萬大軍抵達三岔河口之后,并沒有立刻強渡三岔河,而是與多爾袞的大軍隔河對峙。
六月二十八日,四萬中軍抵達三岔河口,趙率教率大軍已經在為強渡做準備了。
這次架浮橋使用的牛皮劃子。在大戰開始之初,沈陽都督府為了準備此次大戰就準備數以千計的牛皮劃子,目的就是為了搭建浮橋。
六月二十九日卯時,數以千計的明軍攜帶著牛皮劃子開始搭建浮橋。而多爾袞雖沒有立刻阻止明軍搭建浮橋,但是滿清騎兵都已經是整裝待發了,包括數十門小炮都已經準備就緒。
趙率教明白多爾袞的戰略就是要半渡而擊,為了在河對岸能堅持住,明軍首先過河的就是五千翼騎兵,接下來過河便是龍騎兵,但在龍騎兵剛開始渡河的時候,多爾袞的攻擊發動了。
多爾袞的大軍以重騎兵居中,兩翼以輕騎兵為策應,對河灘上的明軍發起了沖鋒。而同時滿清的火炮開始向前逼近,轟擊河面上的浮橋以及明軍的翼騎兵,試圖切斷兩岸的聯系。而趙率教顯然沒想到多爾袞的大軍會擁有如此多的小火炮,這是他失算了地方,而明軍的火炮卻無法過河,第一次明軍在火器上處于劣勢。這個劣勢對明軍是致命的。
明軍翼騎兵雖然也同時對滿清重騎兵發起了沖鋒,但在滿清的炮火下,翼騎兵艱難地維持著陣型,而渡過河的龍騎兵數量又太少,根本無法與滿清的輕騎兵對抗,渡過河的明軍被壓制在一個狹小的區域。滿清的輕騎兵甚至可以開始用火箭焚燒河面的浮橋,明軍的浮橋數量以正在急劇地減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