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票選閣臣-《大明1624》
第(1/3)頁
天啟二十一年三月,帝國五年一次票選內閣的時間。
如果說第一次票選內閣讓人有所不知所措的話,那第二次就顯得熟練多了。進入內閣,位極人臣是每一個文臣的夢想,這次參加內閣選舉的十名候選人都顯得意氣風發,就連自我介紹都是自己完成的,而上一次都是由朱由校來介紹的。
票選內閣只用了半天的時間,新一屆的內閣就選舉完成了。
這一次的閣臣選舉中,除了溫體仁上一屆的內閣成員之外,其他的六名都已經換成了新面孔。這跟上一屆內閣年齡普遍偏大有很大的關系。
這屆內閣的首輔卻是孫元化,溫體仁擔任次輔,其余五人分別是傅永淳、李日宣、李待問、林欲楫、楊嗣昌。
票選閣臣完成之后,得到五月份就將會正式上任,這其中的兩個月便是工作交接期。
只是新一屆內閣還未正式上任,蘇州吳江再次遭災,“大旱不雨,飛蝗蔽天”,蘇州一地米價直接翻了一倍,而江南一地的米價也開始上漲。今年可就不同去年了,去年朱由校是將帝國災情給忘記了,今年朱由校早有準備,蘇州吳江災情一起,從仰光等省運來的糧食正好被送到了江南,江南一地的米價上漲勢頭及時地被抑制住了。
而今年在江南一地的救災施粥衙門專門配上了烤蝗蟲,蝗蟲正好補充百姓所需的一些營養,人餓急了連人都敢吃就別說蝗蟲了。在兩次救災中災民都吃了蝗蟲,使得蝗蟲也終于逐漸開始被百姓接受。在朱由校的努力下,燒烤蝗蟲和油炸蝗蟲也慢慢地成為帝國餐桌上的一道菜。
只是蘇州的災情依然很嚴重,久旱不雨的情況還在持續,百姓的田里依然是顆粒無收。
此時,鄭芝龍的北伐四國的戰爭正式拉開了帷幕。
四月初一,鄭芝莞的水軍封鎖了整個瀨戶內海,一時間在瀨戶內海之內除了九州的船只之外,其他各藩的漁船都看不準下海。
四月初六,施大瑄和王應詳率領五萬大軍在日和佐城登陸,這是四國各藩都沒想到的一個登陸點,在日和佐城基本上沒有遇到抵抗就被九州大軍占領。
占領日和佐城之后,九州大軍兵分兩路,一路是由施大瑄統領的三萬大軍直取德島城,一路是王應詳統領的兩萬大軍丸龜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