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三方并進-《匡扶大明》
第(2/3)頁
至此,大明與后金以三岔河為界,雙方暫時平息了戰爭。以往后金軍隊來去自如的遼左大地再也見不到后金士兵的身影,皇太極在往后的十數年內都不敢越過三岔河半步。
……
錦州城外,秋風獵獵。
兩支上百人的隊伍分列兩旁,靠近城門處是大片出來相送的將領和官員,烏壓壓擠得滿滿當當,整個場面頗為壯觀。
平遼總兵趙率教一馬當先,在馬背上拱手對著兩支隊伍前的孫越陵、戚遼等人說道:“祝大人早日撫平西夷,率眾凱旋而歸!”
孫越陵在馬背上對著趙率教頷首致意,轉頭對著戚遼道:“也祝戚將軍走馬上任,旗開得勝!”
戚遼哈哈一笑,拱手對著孫越陵道:“謝大人提擢,末將定不辱使命,在后金腹背四面開花,讓他們寢食難安!”
眾人聞言皆是大笑起來,豪情壯志直沖云霄。
這兩支上百人的隊伍,將會由孫越陵和戚遼分別率領,前往蒙古插汗部和東江鎮。孫越陵的目的很明顯,他這一次出使蒙古,就是要重新籠絡起蒙古各大部群,讓他們對大明俯首帖耳。
雖然重創了后金,將皇太極打回了三岔河以東,但是后金仍然擁有數座城池,尤其是遼陽和沈陽兩座重鎮還在后金的手里,孫越陵畢竟是后世之人,后金就像是一個夢魘般反復在他夢中出現,不將之徹底絞殺他始終不能心安。所以,他打算重新建立起三方并進之勢,聯絡蒙古和朝鮮,對后金形成壓迫之勢,讓他們從此再難翻身。
本來這一趟他不必親自前往的,但是聽聞天啟皇帝的身子似乎越來越差,所以他打算趁著圣眷尚隆之際快速搞定蒙古,然后再一條心思來應付朝廷中的驟變,因為他知道歷史上的天啟皇帝可能命不久矣,接下來的崇禎皇帝對他如何完全是未知之數,雖然歷史已經產生了偏差,但未雨綢繆總是不會錯的。
至于戚遼,本來他在寧錦大戰后也要回朝廷述職的,但戚遼卻在這個非常時期找到了他,請他出面為期斡旋,從錦衣衛系統中調離出來,讓他千萬東江鎮毛文龍處任職。
孫越陵雖然不明白他的想法,但仍然答應了他的這個要求,親自為其干旋,把戚遼從錦衣衛中調到東江鎮擔任寬甸總兵,職位僅次于征虜將軍毛文龍,雖然是大材小用,但戚遼卻甘之如飴,孫越陵無法只能任其前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