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要事先知道吳又可的求知欲這么強,朱琳澤之前也不會和吳又可說這么多。 朱琳澤所說的器物是顯微鏡,他生于未來,這玩意兒上初中的時候就用過。只是如何向吳又可講述這東西,讓吳又可明白卻是一件傷腦筋的事。 “吳先生可曾見過眼鏡?”朱琳澤問吳又可道。 他曾在魏國公府上見過魏國公徐弘基戴老花鏡,想來眼鏡這東西在大明朝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又可行醫之時,曾見過上了年紀的人,眼前架兩片顏色通透的琉璃水晶片,世子說的可是此物?” 吳又可猜想朱琳澤所說的眼鏡應該是這個東西。 “對。”朱琳澤點點頭,既然吳又可知道眼鏡接下來的要說的東西也能理解,“年老之人,難免老眼昏花,既然這經過打磨的透明水晶能夠讓上了年紀的人重新看清楚這時間的景物,那么也可以經過打磨組合,讓我們看清楚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 吳又可像個好學的學生似地,認真地聽著朱琳澤的話,生怕遺漏掉一個字。 見朱琳澤的桌子上有筆墨紙硯,吳又可拿起嶄新的毛筆,研了墨一一地將朱琳澤剛才所說的話記了下來。 “世子,聽聞佛郎機人、紅毛夷人尤善制器,此物佛郎機人和紅夷可有?” 吳又可閑暇之時在疫區除了看書就是找朱琳澤攀談,對佛郎機和紅夷的事情也略知一二。朱琳澤口中所指的能窺探肉眼無法看到的微觀世界之神器,想來精通制器的佛郎機人和紅夷人或許有此物。 十七世紀西方在光學領域已經遙遙領先東方,這是朱琳澤知道的。但這時候西方是不是有了顯微鏡,這種細枝末節的東西,朱琳澤還真不知道。 但朱琳澤知道伽利略的望遠鏡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比較成熟的天文望遠鏡。 既然西方此時在天文望遠鏡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么在微觀領域的顯微鏡也應當有所建樹。 “泰西應當有此物。”朱琳澤還是給了吳又可一個肯定的答案,既然他在吳又可心中埋下了種子,那他就要讓這顆種子在吳又可心中發芽成長,“日后我若得到此物,必將此物獻給先生,讓先生一窺這微觀世界。” 第二天醒來,早已是午后。 朱琳澤昨晚喝了些酒,又和吳又可討論了些傷腦經的事情,因此睡的沉。 拿鬃毛刷子沾青鹽刷了刷牙,漱完口回頭正要回營帳內吃飯,卻看見了曹德發和幾個府兵鼻青臉腫,垂頭喪氣地回營。 “曹千戶,你這臉上的傷怎么弄的?”朱琳澤攔住曹德發問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