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零、此事必成-《大宋風華》
第(1/3)頁
在這間雜貨店里買了些東西,蔡潔生返回了住處。他還特意觀察了一下,一切正常,若說有不正常的,就是那些大食人。
他注意到大食人是和他同乘一艘船,一起前往華夏。
次日開船,蔡潔生心情輕松了許多。他相信以吳加亮和方毫的手段,大食人的異動,應該可以解決掉。
接下來的航程不是很順利,因為遇到大風的緣故,船偏離航線,避入了伏波港,在伏波港修了三天船,然后才再度出發,趕到流求金山港。
伏波港和流求金山港,蔡潔生都是第一次來。這兩處地方,讓他更為感慨,因為這兩座城市,都是人口超過二十萬的大城,特別是金山港,因為有金礦、煤礦、鐵礦,又臨著大平原,人口多達三十余萬,若不是城中有城內鐵路將數個城區連在一起,交通都會極不便利。
過了金山港之后,船又開到了華亭港,這座城市的規模,更讓蔡潔生意外,原本華亭并不是大縣,可如今它已兼并鄰近的昆山縣,人口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百萬,成為華夏在江南的一大重鎮。
在華亭換乘江輪,先入長江,再經運河北上,不過兩日功夫,便平穩地抵達了華夏帝國的帝都應天府。
因為見過華亭這樣的大城,所以再到應天,蔡潔生反而沒有什么驚訝。他身為金國使節,自然是要入住驛館的,驛館隸屬于外務部,規模甚大,占據了一個小區,由多達三十余幢的別墅組成。蔡潔生的隨行人員未被允許來華夏,他孤身一人住在一幢別墅之中,心里不免有些孤單。
“貴使在此且等候,外務部會安排時間,請皇帝陛下接受貴使送達的國書?!必撠熣写?,早就不是虞允文了,而是外務部的一位小吏。
“有勞有勞,區區有一件事情想打聽一下,這片地方,如今住了多少國家的使臣?”蔡潔生見到這一片區域有不少外邦人在活動,便向那小吏問道。
小吏呵呵一笑:“總有二十余國的使臣吧,都是如同貴使一般真正的國使,如今華夏接待國使,可不象是舊宋之時,都要核實身份才會將之送來……哦,你隔壁那邊,是吐蕃諸部的使臣,你若想和他們聊聊,我也可以替你們安排?!?
“吐蕃諸部的使臣?他們來此,不知是為何,莫非是納貢?”蔡潔生訝然道。
自唐末之后,吐蕃部分崩離析,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那小吏又是一笑,笑容中有些諷刺之意:“納貢?如今華夏帝國可不是要他們納貢了,臥榻之畔,豈容他人鼾睡,自然是來談在吐蕃設行省事宜?!?
“在吐蕃設行省……嘶!”
蔡潔生吸了口冷氣,同時心中又覺得一喜:他可是知道,吐蕃不好治理,若是華夏將精力放在吐蕃身上,或許金國的壓力就會少許多!
“域內豈容別封疆,吐蕃及其藩屬,盡會化作行省?!蹦切±舭寥淮鸬?,話語里有一種蔡潔生望之生畏的自信。
大宋長期被人打,先是被契丹人打,后是被黨項人打,就連南面的交趾人也戲弄挑釁大宋,大宋的百姓對此麻木不仁習以為常。雖然大宋士大夫們心中懷著某種驕傲,可這些驕傲在軍事上的失敗面前一錢不值,哪里象現在這小吏一般,滿是豪情與自負,他說這話,仿佛將吐蕃化為行省,就和揮一揮衣衫那樣簡單。
“不以吐蕃人為官,治理吐蕃人?”蔡潔生略一猶豫又問道。
他知道華夏的行省與總督區的區別,行省是要直接由中央任命官吏的,而總督區除了中央任命的官吏外,一般還允許地方上的土著貴族們存在。
“自然不如此,若行此策,如何能顯示出吐蕃歸屬中樞?陛下有言,吐蕃人若是有本領,自然也可以同漢人一般,到中樞來任尚書、侍郎,或者在地方任行省尚書,若沒本領,休想只憑著他們是吐蕃人就能有什么優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