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九、好消息-《大宋風華》
第(1/3)頁
元憲十五年年底,眼見新的一年就要到來了,因此海州港張燈結彩,將過年的喜悅傳遞給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
雖然南面的華亭港已經取代海州,成為華夏每年吞吐量第一大的港口,但是海州的重要依然。
兩艘鐵甲軍艦護衛下,三艘破破爛爛的風帆船緩緩接近碼頭。這三艘船共同的特點就是破爛,它們的風帆補了又補,船身的漆斑駁脫落,就連船舷上的舷號,也有些看不清楚了。
“貓頭鷹”站在其中一艘風帆船的甲板上,敬畏地看著這越來越近的城市。
她是一名程洲土著少女,“貓頭鷹”是她的土著名,把她帶回華夏的程大昌給她取了個很華夏味的名字:程嘉禾,小字禾娘。跟在程大昌身邊兩年時間,“程嘉禾”已經能夠說比較流利的華夏語了,只不過,她對華夏人造的巨艦、城市還有一切一切,都仍然覺得敬畏。
“老爺,這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程嘉禾終于忍不住問道。
“呵呵,皇帝不住在這里,我們華夏的領地,比起你們的部族可要大太多。”程大昌心懷柔情,輕輕握住她的手掌,驅逐走她心底的不安。
船眼見進港,突然間,港外炮臺上轟鳴聲響,嚇得程嘉禾躲到了程大昌的身后。程大昌也愣住了,他不相信,有什么敵人敢于攻擊海州,可若不是敵人來襲,為何會炮響?
“禮炮,那是禮炮。”在他身邊,穿著黑色制服的白先鋒笑著說道。
在新一屆內閣之中,白先鋒沒能當上總理大臣,也未得到新任總理大臣的推薦留任,不過周銓對他早有安排,他如今在中書院任中書侍郎,地位相當于副總理,在中書院也僅在中書令之下。中書院不僅掌管立法,同時也接手部分國家禮儀,比如表彰對華夏有杰出貢獻者。
他從濟州開始陪同程大昌,便是因為程大昌為華夏做出了極為杰出的貢獻。這禮炮聲鳴,也是周銓與他議定的禮儀,一共是一十六響。
聽得這是專門為他所設的禮儀,程大昌心中激動,長途漂泊帶來的疲憊,都為之一輕。
船靠港之后,讓程大昌更驚喜的事情在等著他。
周銓親自趕到海州,來迎接他的歸來。
“陛下,這讓臣如何敢當?”程大昌也驚訝萬分,他終究只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眼見在國內威望遠勝唐宗宋祖的皇帝周銓如此厚遇,如何不激動萬分!
“當得,當得!”周銓哈哈一笑:“若是別人有你這樣的功績,我也會遠迎!”
周銓身為皇帝,自然不能象過去那樣滿華夏亂跑,不過他也沒有象此前皇帝那般,居留于京中,難得出一回驚。特別是在有線電報鋪開之后,周銓的行動更是自由,每年三百六十五天里,至少有百日都是在全國各地。這種巡視讓地方官員戰戰兢兢,生怕自己治下出了問題被他撞上,在某種程度上,也減少了地方官員欺上瞞下的事情。
不過海州他也有兩年時間沒有來了,因此與程大昌寒喧之后,他頗為感慨地道:“我兩年未來海州,覺得又與以前有所不同,你更是一去四年,想來覺得變化更大吧?”
“雖有變化,終究是鄉梓之地,故國舊邦!”程大昌道。
見周銓遲遲沒有提,程大昌終于忍不住,向身后人下令道:“將獻與陛下的禮物呈上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