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柳葉下的巧遇(2)-《黃金漁村》
第(1/3)頁
鯨魚主動沖上沙灘自殺這件事至今算是海洋學上的未解之謎,科研人員做出了多種猜測,比如人類在海底布置的機器發出的信號影響了它們的高頻聲波,比如海洋污染,比如捕食誤入淺水等等。
龍頭村外海如果出現的僅僅是鯨魚擱淺問題,那還好辦,可要是把它跟之前的海魚跳灘的事聯系在一起,那就難辦了。
蘇鵬輝寬慰兩人,說二者之間沒有聯系,因為時間跨度太大,黃鯽子魚、海鱸魚跳灘的事已經發生一個多月了,過年期間和正月里可再沒有這種事發生。
這事沒法研究,還好隨后另一個證據支持了捕食相關的猜測:春汛開始,柳葉魚經過紅洋灣外海南下產卵。
柳葉魚是一種長不大的小魚,雖說最大能長到二十多公分,但最多的還是十多公分的長度,它們本身名氣不大,不過要是說起它們的親戚多春魚那就有名了。
多春魚和柳葉魚同屬胡瓜魚科、油胡瓜魚屬,只是后者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的溫寒帶海域,前者則分布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
相比之下,多春魚的產量更高,是北大西洋海岸的國家如加拿大、挪威的重要經濟魚種,每年捕撈量超過50萬噸,以春秋季最多。
柳葉魚則出產于日韓中三國海域,它們也很大,所以一般食用抱卵的母魚為主,春秋捕撈的柳葉魚腹部全是魚籽,因為其族群基數大、產卵能量強,故而食用抱卵母魚并不會影響其族群的穩定。
這種魚產量高,價值就不太大了,但事實上它們營養很豐富、味道很好,是一種很優質的海產,食用方法多樣,可以紅燒、可以油炸也可以曬干后燒烤,不管怎么吃都很受歡迎。
它們受歡迎的地方除了肉質好,還有個原因是魚刺小,油炸或者燒烤一下可以連頭一起咀嚼著吃掉。
造成這個原因的就是它們的小個頭,如果柳葉魚長到二十公分之長,那就不能這么吃了,大個頭魚的魚刺太硬,反而不適合吃。
柳葉魚個頭小,小須鯨就可以捕食,李繼和蘇鵬輝發現柳葉魚漁汛已經到了紅洋灣以后,就把它們和小須鯨聯系在了一起。
根據兩人討論猜測,這個小須鯨家族可能是被柳葉魚群給吸引到了紅洋灣海域,但紅洋灣的海底安裝有電纜和相關保護設施,以及其他海底設備。
因為鯨魚和其他魚蝦蟹的強大破壞性,人們在海底安裝設備后通常會在區域范圍內再配上保護設施,比如一些高頻波發射器,將靠近的魚蝦蟹趕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