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日,劉德正陪同著代王劉登游覽吳山附近的風(fēng)光。 這時候,王道悄悄走過來,在劉德耳畔耳語一陣。 劉德聽完,搖了搖頭,長嘆了一口氣。 “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劉德在心中感慨著,回頭對劉登拱手道:“王兄,父皇相招,請恕我失陪了!” 說完,他就登上王道帶來的馬車,急匆匆的朝著吳山上的天子行營而去。 當(dāng)劉德來到天子營帳之中時,帳中已經(jīng)坐滿了兩千石大臣與隨行的校尉以上將軍。 見到劉德到來,文武大臣紛紛起身相迎。 “殿下……陛下召集我等文武大臣,可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竇嬰走在劉德身旁,輕聲問著。 “淮南王劉安被他的丞相軟禁了……”劉德長出一口氣,說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啊……”竇嬰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會這樣?” 是啊,怎么會這樣呢? 劉德抬頭望著帳篷的頂部。 只能說,劉安跟張釋之都是在作死啊! 站在統(tǒng)治者的立場上,以此時的情況來分析。 劉安被自己的丞相抓了起來,肯定顏面掃地,不論最終結(jié)果如何,他都丟臉丟到姥姥家了。 而張釋之…… 沒有朝廷的命令,就私自軟禁自己的君主。 怎么看,都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尤其是站在皇帝,站在統(tǒng)治者的立場上來看,這種臣子,要不得! 用后世人的思維是很難理解此時的統(tǒng)治者的思維模式的。 一個簡單的例子。 當(dāng)初,季布的舅舅丁公為項羽手下大將,漢高帝劉邦在彭城一戰(zhàn)幾乎全軍覆滅,狼狽逃亡。 丁公奉項羽之命追擊劉邦。 兩者在彭城以西的原野短兵相接,劉邦幾乎就要喪命于丁公之手,這時劉邦急了,使人傳書丁公求情說:兩賢豈相厄哉?意思就是說。您是英雄,我也是英雄,我們兩個為什么要自相殘殺呢?這對您沒有好處,不如放我一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