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演習(盟主加更4)-《大宋有毒》
第(1/3)頁
只休息了一天,其實只休息了一個晚上,不對,晚上和蓮兒復習功課更累,早上還被富姬弄的連懶覺都沒睡成。
從這一天起直到7月初,洪濤基本就沒閑著,今天去烏金行看看平爐,明天去水虎翼關注火箭的制造進度,時不常還得指導一下武家父子的鍛造工作。
冷鍛的中碳鋼甲片厚度從1毫米增加到了3毫米,才能在100米外勉強抵御住鋼制箭頭的直接命中不致被穿透,要是換成宋朝禁軍和西夏軍隊普遍使用的鐵質箭頭,1毫米也能湊合,1.5毫米厚基本就安全了。
原本禁軍的山紋甲片厚度在3毫米以上,采用中碳鋼甲片可以把重量降低百分之四十多,防御力基本持平,這也算是個不小的進步了。
但洪濤還是不太滿意,他打算把厚度繼續降低,以1毫米為準,由此而減弱的防御力用其它辦法彌補。
比如說在金屬甲胄內再穿一層鏈甲或者皮甲,硬軟相結合防御穿刺攻擊的能力就會大幅度提高。
當外層硬甲片受到攻擊時會先向內彎曲變形,卸掉一部分力量,使得箭頭無法繼續穿透,即便是撕開了表層硬甲,也會被內層的皮甲或者鏈甲所阻擋,不至于對人體造成重大傷害。
但這樣的話就要求外層甲片得比中碳鋼還堅硬,有可能做到嗎?答案是必須有,而且不太難,就是加工起來比較慢且精細。
具體辦法就是后期熱處理,別忘了洪濤的專業就是金屬熱處理,即便是個混子,那也得混好幾年才能畢業,多少知道一些專業知識。
這種熱處理方式叫做表層滲碳硬化,簡單的說就是把熟鐵或者鋼材與含碳介質放到一起加熱,然后用緩慢降溫的方式進行淬火。
只要把溫度和時間控制好,鋼材與介質接觸的表層就會變成高碳鋼甚至生鐵,硬度提高了不少。而另一面依舊是鋼材,還保持著原本的硬度與韌性。
這就等于把一種硬度單一的材料弄成了兩層,一面很硬但缺乏韌性、一面保持原有的硬度和韌性。
但這個辦法不是后世發明的,也不是洪濤的創造。早在一戰時英國人和德國人弄的戰艦裝甲就是這個原理,連穿甲炮彈都能有效抵御,降低厚度之后抵御箭矢當然沒問題。
可是目前洪濤還做不到,一是沒有合格的保溫爐與含碳量比較恒定的介質,二是沒有時間去進行沒完沒了的試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