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劃時代產品-《大宋有毒》
第(2/3)頁
旁邊還放著幾個差不多模樣的東西,看來這個試驗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那些都不能讓駙馬滿意。
軸承?古代能做軸承?怎沒說呢,如果古代可以冶煉鋼鐵,就可以制作簡單的水力或者畜力沖壓機械了,或者叫沖床。
有了沖床,現代化的高速滾珠軸承做不出來,可是比木頭咬木頭輕便很多的鑄鐵鋼珠軸承還真不是太難。
形狀好做,真能用嗎?洪濤可以負責任的講,有了自己這個二把刀金屬熱處理專業的大學生在,必須能用,還很好用。
這個玩意就是大三一項重要實操試驗,為首鋼代培的大學生和普通大學生稍有一些課程上的不同,更注重實際動手能力,理論上反而不是太講究。
假如洪濤不沒事兒就泡病假的話,四年里能有小一半的時間都是在不同工廠里度過,從煉焦開始一直到金屬加工,每一道工序都得看看摸摸。
說白了就是企業不打算弄一群書呆子,畢業之后馬上就得走上工作崗位,一邊當實習技術員、一邊跟著老師傅繼續學技術。
至于說書本上那些東西,該扔的全得扔,百分之八十都用不上。只有等你爬到助理工程師那一級時才會發現,原來上學時候讀的書是那么重要,想要繼續往上爬,沒有理論知識就考不下來職稱!
話扯遠了,洪濤所做的滾珠軸承在五六十年代很多地方小廠都會做,那時候大廠的產能跟不上,廣大群眾又得生產生活,總不能連個軸承都沒有。
于是大廠就派出技術員到下面指導小廠生產,有些地方連土高爐都沒有,那就用廢鐵化鐵水澆鑄,然后買現成的圓鋼手工制作鋼珠。
啥?車床,我滴天啊,要是偏遠農村能有車床,人家還費這個力氣干嘛。當地連電都不通,有個手電筒就算高科技了。
這種鑄鐵鋼珠軸承,就是在當年那種有條件要干、沒條件創造條件也得干的大環境下、依靠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生生逼出來的。
它的內外圈都是用白口鐵、鋼模和沙模澆鑄的,和澆鑄生鐵爐子一樣,細節甚至更簡單,不用找啥老工匠,朱八斤的徒弟都會弄。
鋼珠肯定澆鑄不出來,它得用粗細合適的鋼條放到手搖截料機上先截成一節一節的小鋼塊,然后放到回火爐里回火,降低硬度、增加機械加工性能。說白了吧,就是讓這一節一節的小鋼塊變軟點,否則下一步不好成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