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她們就是未來(白銀18)-《大宋有毒》
第(1/3)頁
更何況駙馬是個能人,幾乎到了無所不能的狀態。人這個玩意又是很容易崇拜能力的,他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一個人某方面能力強,其它方面也必然強,跟著強者走肯定沒錯。
現在這些孩子、包括許東來在內,已經成了駙馬的思想復制品,凡事必先琢磨駙馬會如何如何,然后以此來界定自己的行為準則。
從駙馬府到渭橋鎮,大部分人對此并無異議,主要是他們并沒刻意去關注,孩子們自成一體,平日生活、學習、勞動都是單獨進行的,很少也不愿和外人接觸。在孩子們眼中,除了駙馬之外都是蠢人,和蠢人有什么可聊的呢?那樣會拉低自己的檔次。
以前在駙馬府和飛鷹社時,孩子們以學習為主,社會實踐為輔。到了渭橋鎮,兩者反了過來,多一半時間都是實踐課,少一半時間用來增加理論知識學習。
另外還增加了一門課程,就是軍事訓練,洪濤單獨給孩子們設計了軍裝,分冬夏兩種。這次沒再顧慮任何人的習俗,改都沒改,直接套用了后世的軍隊作訓服,還是迷彩的。
不過這時還沒有迷彩工藝,染料顏色也不那么正。就是湊合把布料染成淡黃色,再用蠟染和扎染把淡緋色和土黃色弄到粗布上。
效果嘛,反正也是各種不規則裂紋、色塊糾結在一起,躲在冬日的北方地區,距離稍微遠點確實不太容易被發現。夏裝再把顏色調深一些,以綠色為主基調也湊合能用。
在洪濤的特意引導下,孩子們已經有了后世的國家、民族、榮譽觀念。一聽說是為了保家衛國、殺敵建功,訓練起來還是很刻苦的。她們原本也不是太嬌貴的孩子,這些苦對她們而言其實算不得太苦。
她們,沒錯,不是筆誤,就是她們。慈幼局里的孩子性別差距很大,女孩占了大多數,男孩不僅少,還多有殘疾。洪濤收養的這十九名小童,包括宸娘在內十六個是女孩子,只有三名男童。
到了京兆府之后,許東來又去當地的慈幼局中收養了第二批孩子,依舊是差不多的男女比例。
沒轍,這個年代重男輕女思想太嚴重,當家長的但凡有一口氣在,也不會把健康的男童拋棄。就算真的有父母雙亡、無家可歸的男童送到慈幼局,很快也會被需要孩子的人家領養走,想大量收養健康的男童很難。
別看孩子多了一倍不止,許東來的工作強度反倒下來了。因為第一批孩子已經養成了固定的習慣,從生活到學習再到訓練,她們就是第二批孩子的老師。
這可真是言傳身教,集體生活最能洗腦,比生硬的灌輸效果好很多,后世的傳銷組織用的就是這個辦法,簡單而有效。
現在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徽章、一個簡單的晉升等級,就能讓孩子們卯足了勁兒的互相競爭。而且洪濤特別交代許東來,不要過多干涉孩子們內部的爭斗,欺負人與被欺負都是社會實踐,早點嘗試嘗試沒壞處。
“我需要她們將來成為我的幫手,并不打算讓她們封侯拜相、治理國家,你覺得朝廷會允許一位女宰相出現嗎?”
第(1/3)頁